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优化营商环境

西咸新区全方位服务民办教育发展 持续优化辖区教育资源

随着西咸新区的开发建设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公办教育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西咸新区教育卫体局积极对接优质民办教育机构,全过程、全方位服务,有效解决一系列制约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际问题,不断助力民办教育落地新区,营造公办、民办协同发力,共同促进的良好局面。

一、放权到位,民办教育市场主体逐步扩大。充分落实国家、我省部署要求,对涉及民办教育的设立审批、证照办理、法人变更等业务实行清单管理,并及时向社会公开;对能够取消的、许可改备案的、实行告知承诺的,坚决优化服务;对能够整合的办事环节坚决整合。一系列举措的实施,激发了新区民办教育的市场活力,使民办教育市场主体规模逐步扩大。目前,新区共有各级各类民办教育机构287所,其中民办幼儿园139所、民办中小学20所、民办校外培训机构128所。

二、依法监管,民办教育管理有章可循。坚持公平公正规范监管,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科学合理的规则、标准依法监管。制订印发《陕西省西咸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关于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西咸新区教育卫体局等五部门关于印发现有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实施办法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十余份,同时制作了《西咸新区民办学校设立申请表》《换发办学许可证申请表》《民办教育收费标准备案表》等制式表格,使新区民办教育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受到市场主体的高度认可。

三、优化服务,提升办事质量和效率。始终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服务原则,不断提升服务质量。疫情期间,新区教育卫体局积极转变服务方式,采取“电话服务”和“互联网+部门协同”相互结合的服务方式,为辖区学校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做到“一份办事指南、一张申请表单、一套申报资料、一次办结服务”。

四、引入名校,民办教育优质资源逐步集聚。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充分认识到教育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营商软环境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在大力引入优质教育资源上不断下硬功夫。目前,已成功引入高新一中沣东中学、黄冈中学、枫叶学校、中加学校、等一批优质民办教育资源,为新区人民群众和企业提供更多优质教育选择。

五、一视同仁,民办教育西咸品牌正在凸显。新区积极规范引导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一是在重大教育政策和制度安排上,做到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一视同仁”。二是加强对民办学校党建、办学定位、规范管理、教师队伍建设等指导服务。近年来,新区逐步涌现出一批特色学校和品牌学校。如陕师大奥园学校、空港枫叶学校被教育部授予“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陕师大奥园学校、沣西一小被陕西省授予“平安校园”;高新一中沣东中学被陕西省授予“课程创新示范校”;黄冈泾河学校被授予“全国语文教育特色学校”。(西咸新区教育卫体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