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人才发展,西咸新区又有新动作,近期发布的《西咸新区建设省级人才发展改革试验区实施“十万英才聚西咸”三年行动计划》对未来三年新区人才工作定下目标。
三年行动总目标
到 2027 年,全区人才总量进一步增加,人才结构进一步化,人才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人才集聚能力进一步提升,人才发展总体水平和人才竞争力位于西部前列、全国一流。
新引进培育各类高层次人才500名、各类海外人才1000名,新集聚秦创原创新创业人才超过10万人。高层次人才中市级以上人才计划入选者占比达35%以上,技能人才中高技能人才占比达35%以上。
顶尖人才带动区域产业发展
人才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今年1-9月,西咸新区新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185人,其中,入选省级“三秦英才”15人(次)、市级高层次人才86人(次)、新区秦创原创新人才84人(次),高层次人才加速集聚。
高层次人才能够为区域发展带来什么?
今年4月,陕西天璇航宇全电无人机研发生产基地(以下简称“天璇航宇”)签约落户西咸新区秦汉新城,项目计划投资3000万元,建设电推进系统、新能源航空器总体气动设计生产及航空器地面集成验证基地。该项目便是由新区引进的李永东院士团队打造。
项目依托清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多家高校和北斗导航等企业的创新研发技术,天璇航宇的系列模块化工业级无人机、水下电动无人机、无人机智能飞控、快速3D建模软件等产品已成功推向市场。在巡检、测绘、消防等应用领域,其纯电动无人机各项技术指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大载重无人机技术位列国内第一梯队,将有效带动西咸新区无人机产业的发展。高层次人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计划》提出,未来西咸新区将持续培育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突出市场作用、同行评价,构建用人主体发现、行业领域认可的高层次人才遴选机制,提前发现和资助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市级人才计划专家后备人才队伍,夯实人才储备。三年内新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 500 名以上。
政策为外籍人才创业提供保障
26岁的俄罗斯姑娘安娜是西安交通大学2023届管理学院硕士毕业生,今年年初正式成为秦创原总窗口的创业者。
2023年春,西咸新区外籍人才创新创业政策宣讲交流会走进西安交大创新港,负责秦汉创新中心园区运营的项目经理黄宝山在这次活动中认识了正在准备毕业答辩的安娜。
“多位创业导师对她的创业项目进行了评审评估,认为具备培育和发展的可行性,便把她引入了我们的孵化器。”黄宝山说。
今年1月,安娜在秦汉新城创立了自己的公司,为各国朋友提供教育、商务、旅游等咨询服务。“半年多的时间里,工作人员帮我梳理创业项目,提出市场化发展建议,还帮我翻译中国有关法律法规,指导我办理中国企业注册税务和工商管理等流程……如果没有创新中心的帮助,我很难这么快就把公司注册成功。”她说。
安娜所说的创新中心就是陕西自贸试验区RCEP国际人才服务中心,中心每个月会定期举办国际人才专场招聘会,还针对创业经验、文化交流、面试技巧、签证办理等外国人来华关心的各种问题举办交流会。更多像安娜一样的创业者在这里不仅快速成长,还可以将自己的创业经验分享给更多希望在西安创业的外国人。
2023年5月,西咸新区在全省率先开展了自贸区范围内外籍人才创新创业试点工作,确定了9家试点科创服务载体作为外籍人才创新创业主体。同年9月,新区出台《西咸新区自贸人才认定办法》,在自贸区开展创新创业,且符合相关认定条件的外籍人才,即可被认定为“自贸强干人才”,享受相关政策支持。可以说,一揽子政策加持为外籍人才在新区创新创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根据《计划》,西咸新区将围绕打造西安吸引和集聚人才平台核心承载区重要服务平台,建成投用西安国际人才港主港,提供从招商落地到人才服务等全链条一体化服务,配套建设国际人才街区,打造迎接吸纳海内外人才的“前台总接待”和人才来西安创新创业、成果转化的“首接总窗口”。
校企合作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作为人才的第一培养地、聚集地、创新地,高校的作用不可忽视。
不久前,国内首条兽用塑瓶粉针剂(吹灌封)生产线在新区入区企业陕西圣奥动物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圣奥药业”)验收投产,企业年产值从1亿元增加至2亿元,累计产值约15亿元。这些成果都和圣奥药业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下简称“西农”)在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专利申报、平台搭建等方面的合作密切相关。
双方共建实验中心和育人平台,成立圣奥商学院,由西农招录的专项研究生可在圣奥药业开展课题研究和实习,共同培养行业创新人才。资源共享、人才共用,让双方产出了一批原创性成果,集成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联合育人、联建平台、科技赋能的良性循环。
今年年初,与西安交通大学、陕西西咸新区众力智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的吕春林博士,则成为了新区“校招共用”“三池一机制”的计划签约人才,拥有了西安交大科研人员和众力智能技术总监的双重身份。
校招共用“三池一机制”是西咸新区和西安交通大学探索校地人才合作的创新举措。按照“学校招、企业供、政府助、协同用、多方赢”的思路引才聚才,建设人才池、资金池、项目池及“三池”互动对接机制,共同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拥有双重身份意味着有更多可能。”吕春林忙完学校的科研工作,便会来到公司同工程师一起调试新产品。双重身份不仅加快了公司产品的研发步伐,也让他“站上了更大的发展平台。”他说:“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我的专业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未来职业选择的空间也更为广阔。”
西咸新区校招共用“三池一机制”推出以来,“人才池”已累计引进、储备各类人才103名,项目池储备有人才需求的企业33家、储备项目42个,资金池汇集资金5000万元。
随着《计划》的发布,西咸新区将紧盯“双中心”示范区和秦创原总窗口建设,继续锚定全省人才发展改革试验区建设,一体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功能配套完善、人才服务升级,全力以赴打造秦创原人才集聚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