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西咸新区全面梳理银行金融产品征集企业需求,通过大走访送政策,创新金融模式搭桥梁,为各类小微企业落实贷款10.06亿元帮助企业实现融资需求的高效对接。
“千企万户大走访”
融资政策送上门
3月27日上午,在西咸新区创新大厦4楼,一场“流动”的“政金企”融资对接会上,3家银行把办公地点“搬”到会场,介绍特色信贷产品、利率优惠、担保条件等。30家有融资需求的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银行工作人员现场沟通。
“好几家企业都和银行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准备进一步深入沟通。”西咸新区发展改革和商务局工作人员说,类似的“政金企”融资对接会,自开展西咸新区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以来,已经办了十余场。
同时,西咸新区还开展小微企业融资政策宣讲进镇街活动。窑店街道三沐春风家庭农场负责人李辉参加活动后,与新区两家涉农业务银行建立联系。随后,西咸新区基层工作部和农行西咸新区支行、渭城农商行工作人员到农场实地走访,提供“一对一”融资辅导。李辉表示,希望借助银行资金支持扩大农场经营。
创新金融模式
搭建融资新桥梁
对于一些有技术、有前景但缺乏传统抵押物的小微企业,西咸新区通过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为企业解决难题。
沣东新城一家精密工具公司手握自主知识产权,发展前景一片大好,却因500万元的资金缺口,研发与市场拓展计划受阻。按照传统贷款模式,企业难以凭借现有条件从金融机构获取贷款。西咸新区得知后,主动上门,实地调研评估企业实力,助力其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工行陕西自贸区西安沣东分行也积极响应,创新推出“秦创贷”,将知识产权和未来现金流纳入评估范围,打破抵押物局限,还开辟审批绿色通道,10个工作日就完成贷款审批。资金到位后,企业新产品上线即大获成功。
陕西东安环境节能设备有限公司同样受益于创新金融模式。公司总经理许建梅称,企业曾因现金流紧张,没钱购置新设备。秦农银行西咸新区支行了解情况后,依据企业开户信息、结算记录和高新技术企业认证,联系西安担保集团,采用“2∶8 比例分担” 模式,为企业发放300万元创新型企业贷款。贷款期限1年,利率还低于1年期贷款市场基准报价。不到一周,企业就拿到贷款,购置新设备实现自动化生产。
“2∶8比例分担”模式是秦农银行在西咸新区支行率先试点的创新举措。企业将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抵押给政府性融资担保平台,平台为企业担保贷款,贷款风险银行承担20%、平台承担80%。这一模式降低了银行风险,也让小微企业在无传统抵押物时能获得贷款,开辟了新融资渠道,为小微企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近年来,西咸新区全面梳理各大银行机构的金融产品、征集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持续发挥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作用,加强政策引导与协同联动,全方位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通过一次次走访和一场场银企对接活动,新区把政策和融资产品精准“送”到企业面前,实现了企业融资需求的高效对接。
截至3月底,西咸新区通过线上申报、线下摸排方式获取企业融资需求约2.8亿元,通过电话摸排市场经营主体3万余户。线下走访市场经营主体11000余户,并筛选出1024家符合标准的企业形成“申报清单”及时推送给银行。各银行建立线上、线下“绿色审批”通道,为有融资需求的市场经营主体授信11.65亿元,清单内企业获贷率达97%,平均年化利率3.75%,已落实贷款10.0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