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秦创原无人机产业创新聚集区对接活动现场,西咸新区正式发布低空经济十大应用场景,推动无人机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天空之上,无人机正勾勒出西咸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轨迹。目前,新区已聚集爱生、科为等上下游企业110家,揭牌运营全省首个民用无人机试飞基地,成功试飞国内首架吨级液氢电动垂直起降无人机;开通沣东-高新首条跨行政区域航线与首个低空物流航线组网,获批约282平方公里试飞空域及109公里低空航线,为低空经济发展筑牢基础。
科学规划
十大场景覆盖多领域
此次发布的十大应用场景,涵盖应急救援、农林植保、产业协同、商业服务、文旅体验、抗复杂环境巡检等关键领域,为无人机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搭建实践框架。
应急救援领域:依托5G与低空智联网技术,开展无人机常态化巡查和紧急物资投送试点,构建“15分钟空中通道”。
农林植保领域:通过无人机推广变量施肥、智能喷洒等技术,实现农药减量、作业提效与管护精准化。
产业协同领域:针对敏感材料运输需求,打造“无人机+智能温控舱”立体物流网络,提供恒温恒湿专属方案。
商业服务领域:借助长航时、高感知无人机,保障恶劣天气下即时零售与物资配送履约率。
文旅体验领域:首创“空中盲盒”模式,形成“下单-飞行-开箱”文创配送闭环。
复杂环境巡检领域:应用高性能无人机替代高压线路、光伏阵列等高危巡检作业,提升故障识别率与巡检覆盖率。
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运用激光雷达、多光谱成像等技术,实现文物建档、裂缝识别、考古勘探等工作。
跨境物流领域:通过无人机-铁路联运、开通冷链专线、搭建海关智能监管等模式,为物流行业提效降损。
生态保护领域:采用声纹识别无人机开展生物栖息地监测;借助盗采预警系统布设基站,有效防止矿区非法开采。
新能源设施运维领域:搭载具备多光谱、甲烷传感、热成像等技术的无人机,实现光伏、氢能等新能源设施的日常巡检。
这批场景的发布,不仅增强了新区无人机产业的技术集聚与人才吸引力,更通过场景创新反哺技术迭代,助力西咸新区在飞控系统、新能源动力、智能运维等领域形成全国领先优势。
场景落地
赋能生产生活提质增效
目前,多项前瞻性应用场景已在西咸新区落地见效,切实服务于生产生活。
在产业协同领域,西咸新区建成全省首个低空物流组网,构建起覆盖全区约260平方公里的三维空中运输体系,该物流组网针对半导体晶圆、生物制剂等对运输环境要求严苛的敏感材料,提供恒温恒湿专属运输方案。借助该服务,一家芯片企业的物资运输时效从45分钟压缩至8分钟,效率提升83%,研发周期随之缩短18%。
农业领域的无人机应用则让农户尝到了甜头。沣西新城高桥街道马务村的种粮大户薛翔表示,使用植保无人机一小时就能完成近百亩小麦叶面肥喷洒,“有了科技帮忙,种地越来越轻松”。如今,沣西新城连片农田的无人机植保覆盖率已达100%,农药使用量降低40%,生产效率提升超50%。
应急救援场景中,无人机依托低空物流组网,使得西咸新区辖区卫生院医疗检验样本送检效率提高60%,夜间应急响应速度控制在15分钟以内,为紧急医疗需求抢占“黄金时间”。在山地救援现场,辖区企业探索鹰航空搭载宽带卫星通信设备的无人机系统,既能精准定位失联人员与山火着火点,又能第一时间获取失联地区地形信息。“以前靠人爬山搜救,现在无人机能穿透复杂地形回传信息,救援效率提高了很多。”搜救队员感慨道。
产业矩阵
拓展低空经济发展空间
随着空域资源持续拓展、全省首个低空物流组网建成,西咸新区以沣西新城翱翔小镇为核心,联动西工大基础研究、沣东新城产业配套及技术支撑、榆林靖边测试验证、渭南大荔人才培育,形成“一核五点”空间布局,构建“一五一十”无人机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推动低空经济向更多行业渗透。
产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入区企业的技术支撑。中航捷锐(西安)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推出新一代自适应集群控制系统,实现复杂电磁环境和密集空域下的高精度协同作业;盛世盈创氢能科技(陕西)有限公司建成西北首条小型风冷堆氢燃料电池全自动化生产线,将锂电池无人机续航时间从10-30分钟提升至5-12小时,大幅拓展无人机应用场景;西安驼航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自主研发新材料技术,推出载荷更大、续航更长、抗风性能更强的无人机平台,进一步拓宽工业级无人机应用边界。这些标杆企业在各领域的技术突破,为新区各类场景的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前,西咸新区正以场景创新为牵引,全面深化“天空地”一体化应用布局。由陕西水务发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全省首个空地协同无人配送示范性项目,便是这一布局的具体实践。该项目通过“无人机+机器人”空地协同无人配送模式提升产品服务效能,计划2025年底前启动商业化运营。未来,该项目将实现11公里外货物十几分钟送达,日接单量达30架次。
从农林植保到产学协同,从物流配送到文旅体验,从应急救援到抗复杂环境巡检,西咸新区低空经济的应用版图正不断拓展,将持续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