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咸新区一案例入选2025年全国第二批专利转化运用优秀案例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2025年第二批专利转化运用优秀案例,全国共20个案例上榜,其中,西咸新区组织申报的《构筑“线上+线下”全流程专利转化服务平台打通从技术供给到产业应用的转化通路》成为全省唯一入选案例。

作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近年来西咸新区始终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为核心,聚焦专利成果转化孵化产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整合产业、创新、人才、金融等关键资源,持续推动秦创原建设释放裂变效应,为区域创新发展筑牢根基。

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作为秦创原总窗口建设的核心责任单位,主动谋划构建并运用秦创原平台促进专利成果就地转化的核心功能。该中心充分发挥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职能,打造出“线上+线下”全流程专利转化服务平台。

线上推出“秦创原”小程序,为专利权人与技术需求方提供自动匹配、对接撮合等一站式服务;线下运营秦创原综合服务中心,组建复合型科技经纪人队伍,为高校院所的专利成果转化提供全链条陪伴式支持。

同时,中心还通过引进全链条转化机构、承办科技成果展与高价值专利大赛等举措,进一步推动省内外专利成果在本地落地转化。

“现在的科技经纪人,早已从单纯的‘技术中介’升级为科学家的‘创业合伙人’。”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该中心科技经纪人孙雨尧对此深有体会:“除了搭建供需对接桥梁,我们还要深度参与成果筛选、知识产权布局、融资对接等环节,为创业者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服务。”

西安工程大学教师赵舟团队的转化项目,正是在孙雨尧的全程服务下落地生根。据孙雨尧介绍,他在走访高校时了解到,赵舟团队长期研发热防护结构-功能一体化3D纺织碳纤维预制件,产品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一眼就看出这个项目的技术含金量,经过深入沟通,很快就敲定了转化合作方向。”

从专利授权、股权设计,到办公、生产场地落实,再到人员招聘、政策申报,孙雨尧为赵舟团队项目落地提供了全程服务。不到半年,企业就实现投产,目前销售额已达数百万元。“多亏了科技经纪人为我们提供的帮助以及精打细算,我们才得以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让成果转化之路平稳起步。”赵舟说。

四年多来,在省、市的大力支持下,西咸新区通过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使发展基底不断向新向智。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在全省占比由2020年的8%提升至2024年的23%,高新技术企业数在全省占比由2020年的4%提升至2024年的21%,新增科技成果转化企业数年均增长73%,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均增长45%。新孵化企业中4家上榜潜在独角兽企业榜单、占全省潜在独角兽上榜企业的36%,位居全省各区县(开发区)第二。

下一步,西咸新区将继续聚焦成果就地转化这一核心任务,完善全流程专利转化服务体系,打通“技术供给端(高校)-服务赋能端(平台)-产业应用端(企业)”转化通路,为助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催生新质生产力提供西咸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