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政的“泥巴”!

今年以来,陈政去西咸新区的次数越来越多了。

陈政是陕西首批创客空间的创办人之一,他创建了“泥巴创客空间”,经常奔走在为创业者找资金、找人才、找资源的路上。

作为全国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创新”是西咸新区与生俱来的使命。产业集聚、人才集中的特点,工业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从一开始就获得了陈政的关注。

陈政的泥巴创客空间位于西咸新区的文教园区,已产生创业项目40多个,其中占股孵化项目近20个,融资近亿元。

乘“原上”的风 破创业难题的浪。

“越来越多的科创种子在西咸新区这片沃土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温床,生根、发芽,逐渐长成参天大树。”作为西部云谷的创业导师、陕西省创新驱动共同体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职业技术经理人,陈政先后帮助多名创业者在西咸新区“安家落户”,经他推荐的8家企业都在新区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其中6G天线项目发展迅速,已经谈妥新一轮2000万A轮融资。

去年的一场项目评审会上,陈政关注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一位导师研究柔性电路和柔性屏材料的项目。凭着职业敏锐度和对全省创业创新政策的熟稔于心,陈政将该项目精准匹配到了秦创原总窗口,他自己的陕西股交中心科创板企业也已申请进入秦创原总窗口。

陈政认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是集全省的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的一个非常有利的探索模式,为科技成果转化打通创新链“堵点”,把创新嵌入产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他说,“西咸新区作为秦创原总窗口出台的一系列政策,覆盖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政策细化到服务专员、资金支持、办公场地、研发奖励等细枝末节,非常适合初创企业,更适合高校老师的科研成果转化。”

用一颗诚挚的心助创新企业发展。

自从今年3月全省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大会后,高校院所、大型国企、行业龙头企业、创投机构等纷至沓来。为不断吸引高质量项目落户、入区,西咸新区出台了《西咸新区支持秦创原总窗口建设若干措施(试行)》(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以真金白银助企业发展。

《若干措施》共有15条,以普惠性、不重复、西部最优为制定原则,充分考虑了初创企业对拎包入住、税收奖补和人才补贴方面的需求,也考虑了成长期企业对投融资和研发补贴的需求。其中,对首次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省市奖励基础上再给予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首次入库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给予2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取得博士、硕士学位两年内的高校毕业生,与科技型企业签订三年期以上劳动合同,分别给予个人每月5000元、2000元的补贴,奖励期1年,年底一次性结算。

不仅是扶持资金额度大,西咸新区还有意降低准入门槛,让一般的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和创新创业人才均能享受到这些实惠的政策。此举不仅切合秦创原总窗口当前快速聚集科技型企业、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的实际需求,更是用一颗诚心去培育企业、资助人才。

此外,西咸新区还公布了全区93个创新载体的具体情况,并强化了载体产业配套。年底前实现已投用产业园区、写字楼宇公共交通全覆盖,在园区引入专业化管理团队,推进市场化运营,方便企业“拎包入住”“先租后让”。

从企业需求出发 打造宜居宜业城市。

优良的营商环境,优美便捷的宜居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投资人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西咸新区。从最方便企业的角度出发,西咸新区发布了18条进一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举措,着力打造“最快、最简、最优”的办事环境。这18条新举措包含开办企业“2小时办结”、产业项目“拿地即开工”、工建审批“提速增效”、新建商品房“交房即交证”、政策兑现“免申即享”等内容,是涵盖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的政策合集,实现了重要环节、重要节点服务全覆盖,不但具有突破性,还具有普惠性。

西咸新区还出台了10条加快宜居宜业城市建设的措施,从住房、教育、养老、交通等多个方面完善新区配套功能,推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围绕人才服务和产业发展,提升新区城市形象和品质。

良好科技创业生态科创聚集效应初显。

今年以来,西咸新区把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作为第一要务,以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为主线,区内创新创业和科创热度持续升温,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果实”不断涌现。截至2021年9月底,西咸新区市场主体数量前三季度逆势强劲增长,新登记市场主体、新登记企业总量、新登记个体工商户总量、累计登记各类市场主体总量、市场主体投资活跃度喜获全西安市“五个第一”。1~10月份全区登记市场主体181778户,同比增长49.09%;至2021年10月底全区实有市场主体391155户,同比增长56.06%。

良好的科技创业生态,让西咸新区科创聚集效应初显,无数个“陈政”逐梦而来。这些不断聚集的科创人才、科创项目将释放出惊人的效应,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速秦创原总窗口的创新驱动功能实现,带动西咸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