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小霞
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企业的行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0月24日,在首届可持续发展论坛“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企业在行动”环节,9位来自企业界的代表共同探讨了企业在推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作用,以及企业如何能够更好地将可持续发展目标和企业自身的发展进行对接,实现社会和企业的共同可持续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在主持这一环节时表示,优秀的企业家是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者、示范者,也是思想者,企业的行动、思考和建议,是实现社会和企业共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许立荣说,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首先,要从产业结构上改变先破坏、后修复的发展逻辑,同时,要让所有的市场主体共同参与均衡发展。其次,要从产业布局上改变重本土、轻国际的市场主体。最后,要从产业生态上改变先污染、后治理的思维。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行为要有预见性,对可能产生的影响要及早控制,尤其是生态环境本身具有不可逆性,一旦破坏,将无法还原。
“必须要降低碳排放,而且速度要够快,才能实现巴黎公约的目标,同时还要提供清洁能源,以实现经济增长。”全球能源转型委员会主席阿代尔·特纳认为,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报告表明,如果要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必须在2050年前将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为0;而如果要将这种排放目标变为事实,需要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是可行的方案和行动。如何实现这一点?阿代尔·特纳说,这需要国家和企业的承诺,之后就是行动、行动,再行动,否则为时晚矣。
伊利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潘刚认为,推动可持续发展是所有企业的共同责任和使命,作为大企业,更要有大担当,在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企业首先要凝聚发展共识,站在战略高度看待可持续发展;其次,企业要创新合作模式,实现多方的合作共赢。
“我们不仅仅生产T恤,我们还希望作出一些有影响的改变,如应对气候变化、提升贫困人口的收入。”溢达集团董事长杨敏德带来了溢达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探索案例。杨敏德说,为了做到这些改变,溢达集团把水的消耗降低了超过了60%、能源的消耗减少了49%。未来,还将进一步降低相关能耗,如利用更多的可再生能源、采用更多先进的水处理技术等。另外,还将废料收集起来进行循环利用等。
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创始人、主席田源在现场为大家分享了三个企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精彩案例:第一个案例是亚布力论坛理事刘小光发起了第一个中国企业家环保组织阿拉善SEE生态协会,这是中国第一家以企业家为主体的环保组织,目的和使命是凝聚企业家精神,留住碧水蓝天,价值观是敬畏自然、永续发展。第二个案例是河北德龙钢铁集团,其曾经是河北的排污大户,现在通过推行环保先进技术,使一个污染大户,变成了环保型的钢铁企业,变成了国家3A级的旅游景区。第三个案例是复星集团发起的“我们守护村医、村医守护大家”项目。该项目目前已经选取了12个省37个国家级贫困县,在100多个县里帮助当地的村医,创立了一种全新的模式,来对抗贫困。
数字时代,企业又该如何应对变革,做到可持续发展?物美集团创始人、多点DMALL董事长张文中认为,当前,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是不可避免的,它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变化。与此同时,线上线下一体化也成为不可避免的现实。而拥抱数字化变化最重要的是要回归商业本质,做到包容、富拥资源和可持续化的发展。
“要推动可持续发展,就要不断创新,去开发适合未来发展的先进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经济的发展,保护好我们的环境。”英特尔集团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杨旭这样认为。
“和气候变化相关的80%问题都与能源相关,要提高经济发展效率,我们需要建立一个能源体系,使其不再使用与碳相关的燃料。”施耐德集团高级副总裁文森·佩蒂特表示,为此,施耐德提供了能源和自动化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帮助终端市场提高效率,让发展变得更可持续。
移动产业也正在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助力。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大中华区总裁斯寒表示,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来看,移动产业可以有助于更好的教育,改善了教育和学习的质量,促进阅读和识字率。同时,有助于女性赋权,并且提供财政的包容性,移动货币减少了中低收入国家的金融缺口。更为关键的是,移动网络在基础设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鼓励包容和可持续发展,以及鼓励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