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论坛网:企业家精神的关键在于创新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第一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明确企业家精神的地位与价值,提出了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意见》将企业家精神界定为“爱国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奋斗、创新发展、专注品质、追求卓越、履行责任、敢于担当、服务社会”。其中,“创新”是企业家的核心素养和精神特质,是企业家精神的本质内容和核心要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创新”位于国家发展理念的首要位置。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步入新常态的经济发展需要新技术、新思维、新探索。“创新”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如若离开了“创新”这一核心要素,中华民族就难以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中国的经济发展也难以实现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的转变。企业家自身要强大,企业要谋求长远发展,就要顺应时代潮流,讲创新,求创新,以踏实肯干的实际行动践行创新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今后一段时期贯穿于整个经济工作的主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制造”使中国经济获得了极大发展。但如今,随着生产成本的不断抬升,随着消费者消费需求的日益多样变化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需要企业家具有因时而变、主动求变的企业家精神。“变则通,通则久。”不断变革创新,就会充满活力;否则,就可能会变得僵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进行需要企业家研发新产品、寻找新市场、创新生产方式、设计新的组织形式……这些崭新的尝试和探索都需要具有求变意识,创新思维及能力的企业家精神作为支撑才能落地生根。

法国经济学家萨伊在《政治经济学概论》一书中把企业家定义为“将资产从低产出投入到高产出”的一群人。要实现从“低产出”向“高产出”的跨越,就必须要有创新的思维与能力。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习惯于把企业家和冒险家联系在一起,甚至有人把两者等同起来。而实际上,这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企业家虽然大多具有冒险精神,但这种冒险往往不是孤注一掷听天由命的宿命论,而更多的是建立在理性思考和科学判断基础上的创新探索。人们对新思维、新事物总会有一个逐渐接受、慢慢认可的过程,这其中免不了新与旧的扬弃与矛盾纠葛。在人们对新鲜事物由感性认知向理性认知过渡转变的过程中,思维的惯性力量往往会对新生事物产生诸多质疑甚至是否定,由此,人们往往会认为企业家就是冒险家,企业家总与冒险二字有着不解的情缘。而实际上,这种冒险不是盲目地赌注,而是企业家理性分析风险,并尽可能把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的创新探索与尝试。只不过由于判断是否准确、方法途径是否合理、生产出的产品与所提供的服务是否能满足消费大众的实际需求等诸多主客观因素,有的探索与尝试成功了,而有的却失败了。一般而言,有魄力的企业家大都十分注重创新。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业绩是企业家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能否抢占市场先机、立于不败之地的核心竞争优势。革故鼎新的创新求变思想与追求是企业兴盛繁荣的不二法宝。成功的企业家往往都善于从社会发展进程中积极寻求、敏锐捕捉企业做大做强的创新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