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放管服”改革 优化营商环境

沣东新城设计方案 “联评联审” 助推项目高效落地

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22个,涉及用地面积约1400亩,完成31个项目设计方案审查。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31个,核发工程建筑面积约255万平方米。为70个项目核发《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累计核发建筑面积约220万平方米,为40个工程建设项目核发《建设工程规划验收合格证》,累计规划验收建筑面积约370万平方米……

截至今年10月底,我们交出了这样的答卷,这一系列数字的背后是一个个沣东人孜孜不倦的执着和坚守,是一项项敢为人先的试点改革和生动探索。如今,高效审批和优质服务已成为沣东新城的代名词,成为助推项目落地和城市建设发展的有力保障。

高效的审批离不开工作机制地不断优化,更离不开营商环境地持续提升。今年以来,沣东新城全面贯彻落实全省“三个年”活动要求,打造“企业敢创”营商环境体系,持续抢抓新城改革机遇,把各项工作变为倒逼深化改革的契机,以“联评联审、极简审批、极速办理、极优服务”为核心,持续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

“六个一”助推审批效率提升

一是“一枚印章管审批”。扎实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政务大厅共进驻单位24个,可受理政务服务事项1036项,99.92%的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648余项行政许可事项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

二是“一个窗口全受理”。开设“一窗受理”综合服务窗口,统一受理建设项目、社会事务、市政配套、市场准入等事项,形成“前台统一受理、后台统一审批、窗口统一出件”的“一窗式”审批服务模式,一窗受理率达95.1%。

三是“一张清单定边界”。开展沣东新城行政审批综合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按照“三级四同”事项目录清单,推行“优先审批、提前介入、宽进严出”的审批模式。

四是“一套流程管项目”。建设“多审合一”业务协同平台和机制,从项目前期立项用地阶段到竣工规划验收,形成一套审批机制和办理流程,避免重复办理和部门协调不一致等问题。

五是“一个网络办事情”。建设单位通过网络申请,方便审批资料报送,实时了解审批进程,与政务服务系统、工程建设审批系统、效能监督系统接入,实现信息共享、透明审批、限时审批。

六是“一个后台审事项”。推行“一份办事指南,一张申请表单,一套申报材料,完成多项审批”的审批模式。实行“多审合一”、联合审图,从项目立项到规划验收均由一个技术审查后台支撑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流程办理。

“创新探索”助力改革深化落实

一是推进“一套流程管项目”改革深化。探索制定了《沣东新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操作指南》,明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环节的责任落实,理顺每一环节的上下协同机制,优化建立不同阶段、不同环节、不同事项的并联审批,建立“联评联审”新机制。

创新推出“套餐式”服务模式。推出“苗木、路灯迁移与占道开挖审批套餐”“公交站牌(棚)占用挖掘审批套餐”“总平面图审批”等多个审批套餐,实现“同步告知、一次受理、一并办理、并联审批”。

推行“多审合一”,将规划、节能、竖向、雨污水、人防、绿化等13个审批事项联合审查,将多头审批、重复审批的事项合并为一个事项,提高审批速度55%以上。

“量体裁衣”优化审批流程精简

一是优化审批环节。将工程建设项目划分为政府投资、社会投资等九类,将办理事项划分为必办事项和选办事项两类,并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划分为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 4个阶段,所有18个部门39个事项分别纳入相应阶段办理,确保流程外无循环。

二是分类细化流程。根据工程建设项目类型、投资类别等不同情形,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编制完成囊括多评合一、并联审批、套餐流程、中介事项、办事流程、审管联动、联合验收等在内的2套操作指南,9套审批流程图,1套规范标准。

量身定制专项套餐。为每个建设项目配备“店小二”,为34个重点项目开通绿色通道。通过“一案一策”和提前技术预审的方式,为项目提供“菜单式”服务,针对重点民生建设项目创新办理方式,创新采用施工许可函、告知承诺制等方式推进重点项目落地实施。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在系统中量身定制唯一流程走向图,同时实现对企业下一步办理事项的系统自动提醒,让企业办事目标更明确、办理更便捷。

下一步,沣东新城将继续围绕“联评联审”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以“互联网+政务服务”审批平台为依托,持续做好各项工作的深入推进,着力打造设计方案审查“联评联审3.0”版本,创新改革、持续发力,为审批提速加大马力,助推沣东新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