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杨,今天又麻烦你了!”一位老人一边坐下,一边配合杨世亮给自己围上围布,开始理发。杨世亮是西咸新区周陵街道秦兴佳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工作人员,也是一名退伍军人,社区居民都亲切地叫他“老杨”或“杨叔”。
老杨原本主要负责社区文明实践站的内勤等工作,今年2月,在一场助残文明实践活动中,来帮忙的老杨被大家“发掘”出理发的手艺。实践站站长杨虎和同事们当即商量,邀请他每周二为社区的老年人提供免费理发服务,老杨是个热心肠,爽快应了这个“活儿”。2月底,秦兴佳苑“周二理发日”在实践站正式启动。
秦兴佳苑是一个以老年居民为主的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占社区居民一半以上,因为行动不便或者经济原因,理发成了不少老人生活中的一大难题。
“老人们的需求很简单,但往往容易被忽视。”杨世亮说,“理发虽然是小事,但对老人们来说却是实实在在的关怀。”为了让老人们都能获知并享受到这项服务,实践站通过微信群等方式广泛宣传,还安排文明实践志愿者上门接送行动不便的老人。就这样,每逢周二,实践站都热闹非凡。
实践站高度认可“老杨的理发店”,将“周二理发日”纳入文明实践活动重要项目,通过宣传发动、资源整合等方式,为活动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号召文明实践志愿者积极参与,进一步扩大了服务覆盖面。
3月18日,“周二理发日”照常开张,理发的队伍一直排到门外。老杨一边理发,一边与老人唠嗑。等候的老人们相互打着招呼,聊起家长里短,气氛十分融洽。实践站工作人员也借此机会,收集老年人的意见和建议,为他们组织书法、太极等更多文娱活动,进一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近年来,西咸新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分中心、所、站、基地)为依托,积极探索“文明实践+N”的工作模式,推动文明实践融入基层治理和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新区中心、5个新城分中心、19个镇街所、237个村(社区)站,延伸建设15个基地,打造了“小瑶上门”“小杜剧场”“圆梦婚纱”“阅伴妈妈讲绘本”等一系列特色品牌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满足了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也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从“小切口”入手,以“大格局”谋划,西咸新区正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工作理念。正如老杨所说:“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哪怕是一件小事,也能让社区变得更温暖、更有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