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石。近年来,西咸新区钓台街道紧扣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形成“五大融合”(党建融合、法治融合、网格融合、服务融合、文明融合)治理新模式,初步形成了具有钓台特色的治理路径,基层治理焕发勃勃生机。
以“党建融合”为基础实现党的领导“触角延伸”
基层党组织是开展党的工作的基本单元,是领导基层治理的战斗堡垒,钓台街道坚持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推进基层治理的核心。
一是实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的原则,在基层治理网格上建立党组织,目前街道党工委下设党委3个、党总支1个、党支部47个,共有党员1350名,“两新”党组织组建率和党建指导员配备率均达到100%,实现党建引领全覆盖。
二是把红色服务搬到群众家门口。将便民服务大厅嵌入到人口密集的大型社区,在各社区党组织设立“红色帮办代办点”,33名帮办代办员“跑腿上门”,居民足不出户即可办理百余项便民业务,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三是深耕“党建+网格化”模式。将党的建设与网格化管理深度结合,创新社区党委与网格中心党支部联席制度,强化党群联动、干群联动,将原本网格员“拿不准”的事,由网格中心党支部协同社区党委合力解决,切实把党的领导体现在社区治理最“末梢”。
四是着力打造基层党建示范点。抢抓示范点建设机遇,搭平台、促效能、争先进,打造西张一村、西张二村、天福和园、沣润和园4个党建示范点,西张一村党支部荣获省级“千村示范、万村达标”党建示范点荣誉称号,天福和园社区党组织顺利通过西安市“五化”标杆社区党组织验收,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再提升。
以“法治融合”为重点创新基层治理法治实践
钓台街道充分发挥法治作用,运用法治思维及方式防范风险、化解矛盾、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让法治理念融入基层治理实践。
一是紧扣“普法链”,源头抓治理。社会公众遇到法律问题时,主动服务,上门普法;面对矛盾纠纷、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全力化解,加强释法,邀请法官、专职律师、法律工作者举办法治讲座30余场,开展各类法治宣传百余场,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2个、“七无”村1个,基层普法全覆盖。
二是紧系“调解链”,矛盾不上交。探索建立“四结合”矛盾纠纷化解机制,通过“防调结合”“访调结合”“警调结合”“诉调结合”成功化解了一批征地拆迁、庄基纠纷、财产分割等久诉无果、判后无果的矛盾问题,累计调解案件410件,调解成功率98%以上,钓台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被评为省级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
三是紧抓“服务链”,为民办实事。统筹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司法鉴定中心等法律服务资源,建立钓台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提供“线上无人终端、线下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的全天候服务,满足群众一站式、精准化、个案化法律需求。自服务站成立以来,参与人民调解和重大矛盾纠纷化解37件、信访疑难案件化解22件、村级重大问题治理17件,惠及群众万余人。钓台司法所被陕西省司法厅授予“新时代六好司法所示范单位”荣誉称号,被国家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司法所”荣誉称号。
以“网格融合”为关键实现社会治理“多网合一”
钓台街道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注重发挥社会治理网格化的关键作用。
一是聚焦打造“全要素”网格。统筹纳入基层党建、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疫情防控等多项工作,构建全面覆盖的网格治理体系;按照“基础网格+专属网格”思路,城乡划分为45个基础网格,设置吾悦广场、西部云谷2个专属网格,实现一网治理、一网统筹。
二是创新“网格化+”多维管理模式。探索集“精细化治理+个性化服务”为一体的试点网格,依托沣润和园居家养老中心打造“网格化+助老服务”试点、依托天福和园便民服务站打造“网格化+便民服务”试点、依托金科城金心语咨询室打造“网格化+调解服务”试点、依托康定和园日间照料中心打造“网格化+志愿服务”试点,以“小网格”推动基层“大治理”。
三是提升社区老龄化工作水平。钓台街道网格中心从民生服务、智慧课堂、情感陪伴等方面入手,为老年群体提供事项代办、智能手机培训,定期陪伴等服务,探索具有辖区特色的“爱老助老”工作模式。
四是楼栋长助力“一网治理”再升级。在巩固社区“两委”治理的基础上,建立工作站、选聘楼栋长,把疫情防控、应急管理、西咸邻邻、综合服务等工作统筹纳入“镇街—社区—小区—楼栋”治理格局,发挥工作站、楼栋长的纽带作用,引导居民自主制定楼栋公约,推进楼栋事务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以“小量变”催动基层治理“大提升”。
以“服务融合”为抓手推进便民事项“一门办理”
钓台街道将增强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作为推进基层治理改革的切入点,着力构建简约、高效的便民服务体系,重点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一是织密便民服务网。以群众办事需求为导向,推动审批服务事项、公共服务事项向街道延伸,便民服务事项向村(社区)下沉,共计承接政务服务事项412项,基层便民服务网越织越密。
二是打通政务服务链。便民服务站设置“全城通办”窗口,承接通办事项534项,以政府后台流转代替群众全城跑路,打破管理层级及地域限制,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多点可办、全城通办”。
三是大力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从企业群众心头事、身边事入手,推出10个“一件事一次办”套餐,群众提交一套材料,即可一次办好,便捷程度大幅提升,现已累计办理“一件事一次办”业务11073件,办结率100%。
四是信息化服务水平再升级。积极落实政务服务“四电”改革要求,全面启用“行政审批专用章”电子印章,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便民服务站设置自助服务区,配备天然气购气、身份证取证、发票申领等设备,服务24小时“不打烊”。
以“文明融合”为突破打造向美向善幸福家园
居民是城市的主体,居民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基层治理成效。钓台街道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将居民素质提升作为重点工作,久久为功,常抓不懈。
一是开展居民素质三年提升。坚持营善境、传善德、行善事、扬善风,广泛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传统文化、开展“立德树人”教育实践、勤俭节约“光盘”行动等,使社会行为更加规范、社会关系更加和谐。
二是将社区作为文明培育切入点。社区作为居民生活的最小单元,与居民素质提升紧密相关,钓台街道选定金科城社区为试点,着力打造“金麦苗”特色志愿服务品牌,探索居民素质提升的社区实践。
三是文化惠民演出亮点纷呈。因地制宜建设“党史文化馆”“文化广场”,金科城社区展出的粮画艺术、户县农民画、陕西特色花馍等作品引得社会广泛关注;沣润和园社区制作《在灿烂阳光下》微视频,庆祝建党百年;白马河路社区举办“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惠民演出,以文化凝聚“人心”。
四是弘扬向善美好新风。党员干部率先垂范,自发挖掘、整理格言、家训,依托文化礼堂、道德讲堂公开展陈,选树一批道德榜样、家风典范和文明示范,吸引更多居民加入到基层治理大队伍中来,带动社会形成向善风气。
下一步,西咸新区钓台街道将持续深化基层治理,以“五大融合”推动治理水平再提升,接续探索基层治理钓台经验,为实现西咸新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