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因你而美

劳模的十年搬“砖”路

今年“五一”前夕,刘涛正在车间里与同事探讨提高产量的办法,忽然收到一条信息:“你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了!”同事们的欢呼在耳边响起,“我有些激动有些懵”,但立刻提醒自己“不能骄傲,手头的工作还没干完。”回忆起当天的情景,刘涛仍激动难掩。

33岁的刘涛已经有了十年加气混凝土相关行业经验,目前就职于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的陕西凝远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凝远新材)。这是一家成立于2013年的民营企业,是我国西部地区综合规模最大的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材生产商之一。

坚信“技术傍身 终能成器”

刘涛学的是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毕业后投身水泥制品行业。不料上班仅两个月公司就因效益不好裁人。他想起老师的话,“技术傍身,日积月累,终能成器。”从此坚定了走“技术派”的决心。

2012年11月,刘涛赴成都踏上了加气混凝土的技术之路。

混凝土就是按照一定比例调和的水泥和沙石,加气混凝土就是在硅质材料和钙质材料中掺加铝粉等发气剂,使其形成带有大量匀密气孔的轻质多孔硅酸盐制品。这种混凝土质量轻,不会对建筑的基础架构造成太的重量负担,所以应用极为广泛。

2012年,加气混凝土在国内尚属小众行业,仅有一本教程类资料可参考,刘涛只能选择最“笨”的办法——在一次次实验中寻找生产加气混凝土的“最优解”。“一年内,我和3个同事加班加点,总共完成了400多组适配实验”,总算摸清了加气混凝土的特性,以及不同材料对于发气过程及制品强度的影响。

就这样,刘涛带着对技术的敬畏和信仰,用五年时间从“门外汉”成为“技术流”。期间,他曾赴重庆一家新公司就职,到职三个月,公司生产即迅速步入正轨,成为重庆地区第一家可以大规模生产加气混凝土板材的厂家。

2017年,刘涛辞职回到老家西安。彼时,凝远新材刚建设了年产30万立方米加气混凝土产品生产线,是陕西第一家加气混凝土产品生产企业,刘涛找到了自己奉献家乡的“主战场”。

用“最笨”办法解决产品问题

但现实给了他重重一击。“我3月1日入职,3月3日上班时,发现板材出现批量性开裂,而且是整釜连续出现,根本无法修补,也无法裁切,好好的‘板材’成了‘废材’,我蹲在地上半天都缓不过来。”后来2个月内产品质量忽好忽坏,他意识到这个工艺远比自己想象得更复杂。于是他重新拾起了“笨”办法——在两位师傅的指导下,开始一次又一次地跟踪、试验、调整。

“搞技术哪有什么捷径,搞不懂就学,就试,就全力以赴找办法。”最终,刘涛凭着一股子钻劲、一股子韧劲和一股子不服输的狠劲,确定了问题根源,解决了产品裂纹问题。

“这是我10年职业生涯里最苦的一年,我把从成都带回来的工艺员教程翻了不下20遍;每日蹲在车间看生产,累了就趴着眯会。”盯完生产盯产品,他经常不顾形象地爬上坯体找缺陷,从前到后“地毯式搜索”找裂纹。“单位距我家只有一个小时的路程,2017年,我只在国庆和过年回去两次。”也是那一年,他的专业技能在一线实践的加持下迅速提高。

凭着过硬技术获得诸多荣誉

2018年开始,刘涛同时负责生产调度和车间管理工作,将板材单班产量由4釜提升到6釜,月产量由约1万方提高到最高1.8万方。2019年,他被评为西咸新区“十大质量工匠”;2020年被评为西安市“劳动模范’;2021年,他管理的车间被授予“西安市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2022年他获得“陕西省建材行业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此外,他还参与了公司项目研发、专利申报和技术革新,参加并组织了公司的“三标一体”审核。在凝远新材获得授权的36件专利中,刘涛一人就参与了 7 件。

他撰写的《配置单层钢筋网片生产蒸压加气混凝土隔墙板》等 4 个技术项目分别获得陕西省建材行业技术革新奖一、二等奖

他参与的《一种预埋线盒线管的砂加气混凝土板材及其制备方法》项目获得美国发明专利,《一种自动清洗加气混凝土切割刀具的装置》《用于加气混凝土蒸养车的车轮轴承润滑装置》等项目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他编写的论文被评为中国加气混凝土协会年会优秀论文

信仰“功不唐捐 玉汝于成”

十年过去,刘涛在不断成长,国内的加气混凝土技术工艺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凝远新材也迎来突飞猛进的发展。公司目前有10家控股子公司,刘涛负责的加气混凝土产品生产线因业务拓宽,2022年在榆林开设了分公司,今年咸阳基地加气二期项目即将建成。“车间由1个变成3个,原来只负责技术和生产,现在需要人、机、料、法、环全面管理。”在他看来,这是肯定奖励也是责任与压力。

“我做的是加气混凝土,又称加气砖,所以我把自己这十年的工作经历叫做‘十年搬砖路’。”刘涛在一次分享会上幽默地说。分享结束后,他借用公司大门前石壁上刻的“功不唐捐,玉汝于成”与大家共勉。这八个字这是他的信仰亦是他践行的宗旨,更是他过去十年的真实写照。

刘涛,恭喜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