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奋斗者

刘号利:用自己的方式留住南陶“乡愁”

南陶庄建村年代久远,古老沧桑;古文化艺术根深叶茂,传说动人,在祖国千千万万个村庄中,优如大海拾贝,十分珍奇。在跨入西咸新区这一动人时期,把它奉献于大家,使它成为建设西咸新区一小花絮,有一定意义。 ——刘号利

“我似一盏残灯,虽将油尽灯枯,能照多远便是多远;我似一挂断了根弦的古琴,只要能弹出音律就行。”55岁的刘号利几年前感觉身体每况愈下时,写下的文章已是如今生活真实写照。他花费将近10年时间画成的《南陶庄史话》连环画、病中手写的《盛世凯歌》常放在手边已成余生“精神食粮”,如今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将南陶庄历史为人知晓,为后人留下南陶庄的“乡愁”印象。

自幼爱绘画 为留下南陶庄历史辛劳多年

南陶庄曾位于沣河中段东岸,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村庄。东邻五一大队的李家庄、西许村、沙疙瘩,西、南接冯党村,北邻北陶庄。有240多户人家,土地1500多亩。如今已落成的阿房宫站南便位于曾经的南陶庄,是西成高速铁路上的一座车站。

刘号利1964年出生于南陶庄,自幼喜爱画画、读书、写文章。幼时家境贫寒,丝毫没有影响到他对美术和文学的热爱,他通过刻苦自学,终于在绘画方面略有建树,多年来其古建彩绘在多处留下足迹。在儿子刘朝的印象里,自小家里全都是于绘画相关的书籍,父亲终日埋头苦画,他曾跟随父亲去多处为游人画像。“奶奶不满意父亲以画为生,将许多手稿烧掉,加上后来搬家,几经折腾父亲的手稿所剩无几。”刘朝翻阅着父亲的手稿,仅有的几幅作品反映出刘号利的绘画水平。

在得知南陶村西北方位修建高铁后,刘号利第一反映就是南陶庄定要搬迁或有大的变动,为保护村里的古文化,他从2008年开始收集整理村里有关资料,并去过陕西民俗博物馆等地对村里相关风俗和古老物件进行写生。他打算以《南陶庄史话》连环画的形式,保留和宣传南陶庄的古文化遗产。

刘号利为将《南陶庄史话》画好了封面,分为“古老沧桑”“红旗下的足迹”“盛世凯歌”,通过远古传说、近代发展历程以及在拆迁前南陶村内的最后印象为世人展示南陶村的前世今生。从2009年开始,刘号利身体已出现病症,为兼顾生活,他开始除了画墙绘之外将全部时间埋头苦画《南陶庄史话》,初稿成型他拒绝了前来想要做报道和宣传连环画的人。

经过几年,刘号利越发感觉到身体每况愈下,2013年,从春天到冬天,他开始专心绘画《南陶庄史话》正式画稿多页,最终后因病未完成预计的三部《南陶庄史话》成了他的遗憾,他只能将所画手稿整理收集起来,搬家几经折腾手稿有部分丢失。从2014年至今,刘号利眼看世界日新月异,他搬进了芊城溪源社区,再无能力提笔落成画。搬出南陶庄后,阿房宫高铁站落成后,他只能托人拍了照片,这也是《南陶庄史话》中唯一一张以照片诉说变化。

130张画、上万文字只为留住南陶“乡愁”

2017年,芊城溪源社区之初,范卓在挨家挨户地调查情况时,听说了刘号利家比较困难后便立即进行了解。范卓第一次见到刘号利时,刘号利已无法开口言语只能不时地蹦出零星的字,儿子在外地求学、只有高龄90岁的母亲照顾他。令范卓意外的是,刘号利只是拿出一张张零散的连环画手稿和用扭扭歪歪的字写成的小说《盛世凯歌》,只言片语里没提到家庭困难,只提到想整理《南陶庄史话》,将小说变成电子版。范卓当时就明白刘号利的心愿,并答应帮他整理成完整的作品,“他一下子好像来了精神,眼神里也放了光,握着我的手直笑。”

经过前后15次的奔波和将近30次的沟通后,范卓将《南陶庄史话》通过扫描、打印,整理成完整的一部,130张连环画被装订成册子,诉说了南陶村从汉代皇帝让刘氏家族制陶而来,后在历史变迁的长河中如何发展至今村民入住芊域溪源社区。刘号利在其中将为自己起了新名字叫刘曙曦,是南陶庄的千变万化的见证者之一。

记者在7月27日见到刘号利时,他坐在床边无力站起,只能简单说出只言片语。他的所有的手稿和成品都放在一个硬纸板盒子里,靠翻阅这些“精神食粮”度日。每翻到一页作品,他都能想起是何年何月作,他又为此收集过哪些资料。他写的文章中提到,他始终认为《南陶庄史话》是历史财富,金钱远不能衡量。他曾在距沣东新城管委会100米的地方租了间民房做为画室,见识过沣东新城选址当天的盛大场面,距离创作出了宣传画“魅力西咸·美好家园”等作品的日子已远去,他的心愿始终未变。

病中,他不能握笔作画,又开始在纸上用笔费力地写下以《刘号利与西咸新区的发展变化》、《盛世凯歌》用上万字描述了他眼看西咸新变化,与时俱进的南陶村及以后的希冀。儿子刘朝深知父亲心愿,父亲不为名利做这些事,就是希望看到自己的心血能被住进新社区里的南陶村人熟知,为南陶后代人留下一方无可替代的“乡愁”。临了,刘号利仍坚持在旁人辅助下画了一幅《果实》作品,曾1分钟之内就可完成的作品,他吃力地画了6分钟。本想赠与人,后又小心翼翼地放入盒子中。他提笔的机会少之又少,知道每幅作品都将成纪念,一笔一画里藏着他毕生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