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征迁户妙招化难题

2019年9月27日上午11:32,底张村村民老杨办理完自家房屋交房手续。至此,底张村508户群众全部完成征迁协议签订并搬家交房,实现了“第一奖励期”整村清零,标志着空港新城2019年村庄征迁任务全面完成。

“建设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承载着无数群众腾飞的梦想,为此,政府把责任给了空港,百姓把土地给了空港,我们一定不负重托!”空港新城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贺键的话语,给了所有空港百姓一个承诺。

空港新城征迁团队自2013年成立以来,共完成土地征收3.7万亩,土地流转2.9万亩,征迁7800余户,完成企业征迁80余家,回迁了16个村2200余户回迁户,覆盖人口9000余人,做到了无抢建加盖、无补偿纠纷、无赴省进京上访“三个无”,用爱心、关心和耐心解决了征迁任务中遇上的各种难题,让“阳光”“和谐”成为征迁的代言词,为空港新城的开发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

撒下辛苦汗,结出丰硕果。2016年,空港新城征迁团队在第四届“陕西好青年”评比中荣获“好青年集体”的荣誉,还获得空港新城2016年度优秀部门、空港新城2016年度征地征迁规范管理先进单位、空港新城2017年度单项工作突出贡献团队、空港新城2018年度单项工作突出贡献团队等荣誉。

陶鑫:

专解“困难户” 暖心化干戈

征迁五科的陶鑫,因为长得帅,经常被称为“陶帅”,但跟他接触的群众们却亲切地称呼他为“陶老弟”。和群众称兄道弟,这是因为在面对很多难解决的纠纷时,他总能化干戈为玉帛,完美解决问题。

2019年6月,征迁工作组开始对靳里村进行征迁,其他户的征迁户工作都很好做,但有一户空巢老人对征迁工作存在抵触情绪,让大家犯了难。“这户爱抬杠,无论我们说啥,他都怼回去,拒绝和我们交流。”跟他交流过的工作人员说。

陶鑫觉得,要顺利完成征迁工作,一定要先和群众交心。考虑到老人常年一人在家,陶鑫便天天往他家里跑,陪他聊天解闷,帮他打扫卫生,力所能及地帮助老人。

一次大雨天,陶鑫发现老人的车坏了,老人独自在雨里推车,他先派人把老人送回家,自己冒着大雨去镇上修车。

看到浑身湿透的陶鑫把修好的车子送回家中,老人终于感动了:“陶老弟,以后咱俩就是朋友了。等我搬进阳光里的新家,你过来喝茶唠嗑。”

何磊:

梦里也征迁 心愿终成真

“征迁工作最紧张的那几天,他晚上说梦话,都在说一定要完成任务。”征迁三科何磊的妻子说。“你问何磊今天周几?基本等于白问,他只知道白天黑夜。”何磊的同事说。

生活上迷糊,但聊起工作,何磊比谁都清楚:自己是在2013年进入空港,今年是在征迁岗位的第六个年头,这些年他一共顺利征迁15个村,成功搬离千余户群众,最难的一次征迁工作,持续了100天,完成了所有清零工作后大家才休假。

2017年,在朱家寨村征地征迁任务中,何磊因连续工作数天,左眼球患上了后视神经炎,医生要求他立即停止工作,领导和同事也劝他赶紧休息,但何磊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他说:“目前正处于朱家寨村完成清零工作的关键时期,我不能走。”

白天工作,晚上才有时间打点滴,何磊就这样坚持了一个月,终于顺利完成了朱家寨村40户居民清零工作,成为10个征迁组里第二个完成任务的小组。

郭聪 :

冲在第一线 快速解难题

群众有事办不了手续怎么办?他来办;群众来不了大厅办手续怎么办?他去群众家里办……这是征迁一科郭聪的工作常态。

“干啥事人家都给你想的好好的,有啥困难他总是冲在前面,真的很感动。有他在,我们放心多了。”朱家寨回迁户回忆道,自己在选房大厅签合同时却发现带的钱不够。郭聪在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开着自己的车带着群众跑了一下午满大街取钱,取完钱后他还帮我办完了所有的手续。

不仅带着有需要的群众跑,郭聪还经常往群众家里跑。布里村村民李长印双腿残疾,郭聪主动跑上门,亲自帮他办理征迁手续,这让李长印很是感激。在整个征迁过程中,李长印积极配合征迁队的工作,还自发向邻里广泛宣传,动员大家都支持征迁工作。

李凯:

家中“无情汉” 工作“有心人”

征迁三科的李凯在同事眼里责任心极强,只要工作上有需要,李凯总能第一时间到,是个非常靠谱的人。但在李凯家人的心里,他成天不着家,一回家倒头就睡,是个极其“不靠谱”的人。

今年7月,李凯接到底张村驻村征迁的任务,在他负责的47个征迁户中,有几户工作十分难做。在紧张的工作收尾期,李凯家人因身体原因需要做手术,他不能离开工作岗位,两相抉择下,他先通过电话确认家人情况稳定后,选择坚守工作岗位。待工作安排妥当,他又第一时间赶去医院。

因为工作原因很少顾及家里,工作空余之际,他常打电话向家里表达自己的愧疚和歉意。“尽管有时候会埋怨,但看到他这么辛苦地工作,又不由得理解和心疼。”李凯的妻子说。有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李凯觉得再辛苦也值了。

刘潺:

侧击显妙招 微笑暖人心

村民有抵触情绪,归根到底还是利益问题。面对这个问题,征迁二科的刘潺有自己的妙招:侧面出击。

在瓦刘村征迁过程中,有一家是出了名的暴脾气,同事去发资料,连门都进不了,但刘潺只去了两次就打开了门。“一开始,我就跟他聊生活上的困难和村里发生的新鲜事,跟他交朋友。后来带着村干部和家里人去劝说。村民不相信我们,但他们相信村干部,相信自己家里人。这样,他也就配合我们了。”刘潺说。

刘潺爱笑,见谁都是笑呵呵的。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和和气气好好说,用笑容温暖群众。”无论任何情况,他总是面带微笑没有任何抱怨,他说征迁工作涉及群众的利益,群众有抵触情绪很正常,但我们必须保持微笑,坚持做到“和谐征迁”。

微信图片_20191014162602.jpg

5位征迁队员只是空港新城征迁队的小小缩影,他们的故事也只是征迁队里无数个故事中的一个,但正是因为有这群敢拼敢想的年轻人,创造了空港新城征迁工作的无数个“奇迹”。

微信图片_20191014162616.jpg

“不但搬了新房,现在拿的钱也多了咧,生活根本就不愁!”

“以前做梦梦到过各种好日子,就是没梦到会像现在这么好!”

“现在日子过得美着咧!”

从“要我拆”,到“我要拆”,空港新城征迁风气已经发生了转变。生活美了,日子好了,群众笑了,住进了“幸福里”,空港新城的“新市民”享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