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咸新区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2022年,西咸新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在党工委、管委会的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不断健全法治建设体制机制,积极开展省级和国家级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扎实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秦创原法治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全面依法治区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加强党的领导,健全法治政府建设制度机制

(一)加强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2022年新区党工委会议学法4次,党工委会议研究法治工作3次,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办公室会议5次。二是印发《法治西咸建设实施规划(2021-2025年)》《西咸新区2022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关于开展党工委(党组)点评法治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压紧压实全面依法治区工作任务。三是进一步发挥各级党(工)委全面依法治区(镇、街)委员会职能作用,推动研究解决重大事项,有效提升镇(街)依法行政水平。

(二)健全重大行政决策机制。一是印发《西咸新区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实施细则》,强化决策事项的承办、审核、监督等环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二是印发《西咸新区关于建立法治指数评估机制的实施方案》,通过建立科学完善的法治评估体系,实现与新区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任务落实相衔接。三是加强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2022年审查规范性文件21件,其中涉企规范性文件10件,审查率100%。

二、坚持依法行政,深入推进新区法治政府建设

(一)持续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一是积极参与全国第二批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活动,新区申报的“创新综合行政执法模式”项目入围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创建最后评审,在全省法治政府建设上发挥重要带动作用。二是积极组织申报2022年全省法治政府示范创建项目,“西咸新区税务管家助推秦创原科创平台高质量发展”被推荐参加全省法治政府示范创建评审活动。三是参加全省“十大法治事件”评选活动,西咸新区“打造全链条知识产权法治保护体系,护航秦创原高质量发展”项目被评为陕西省第三届“十大法治事件”。新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得到了省市肯定,新区党群工作部被评为2022年“全省法治建设先进集体”。

(二)加强行政执法工作规范化建设。一是扎实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评估,深入各新城、部门、街镇等20余个单位全面开展评估。二是严格行政执法证件管理。截至目前,新区持证执法人员4424人,新通过资格考试382人,已清理、注销行政执法证件523本。三是开展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四张清单”编制工作。目前,共确认新区包容审慎监管执法事项117项,其中不予行政处罚事项73项、从轻行政处罚事项11项、减轻行政处罚事项28项、不予行政强制事项5项。

(三)推动行政复议体制改革。一是出台《西咸新区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由新区管委会集中审理各新城、新区各部门、各街镇的行政复议案件,完成省市行政复议体制改革的要求。二是积极履行行政复议职能,做好行政应诉工作。出台《西咸新区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实施办法》,新区共处理行政复议案件218件,行政诉讼案件788件,败诉率23.33%,负责人出庭率为80.77%。三是推进行政争议多元化解。推进与西安铁路法院共建行政争议多元化解中心,并在新区设立行政案件巡回审判庭,在立案前根据案件情况引导群众优先选择行政调解等非诉纠纷解决途径化解行政争议,推动争议实质化解。

(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护航秦创原高质量发展。一是构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大格局。推动省高院在新区设立秦创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中心,市中院在新区设立全省首家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庭,省、市检察院设立知识产权检察保护中心,省司法厅设立秦创原法律服务中心。二是推动“行政保护+司法保护+社会保护”快速融合,针对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落地企业,完善多层次知识产权服务供给体系,形成跨部门、多方位、全链条的协作联动机制。三是对接入区企业需求,为企业提供精准化、全周期的法律服务。搭建“线上+线下”全时空的法律服务总平台,提供科技转化、知识产权等“8大类95项”服务,已为600余家企业提供上千次法律服务。

三、深入推进全民守法,提高法治社会建设水平

(一)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一是制定《西咸新区关于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实施意见》《西咸新区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新区开展各类普法宣传600余场次,全区学法用法氛围浓厚。二是全面启动新区“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的培养工作,全区共培养“法律明白人”1293人,“法治带头人”394人。积极组织培养对象参与矛盾化解、群防群治等工作,为建设平安西咸、法治西咸注入新的活力。三是加快推进新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今年新区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43个。其中,永乐镇瑞凝村被司法部、民政部拟命名为“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名单正在公示)。四是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出台《西咸新区司法所体制机制调整实施意见》,加强人员配备和经费保障,核定政法专项编46个。目前,新区14个司法所达到省级“六好” 标准,其中建章、钓台、高庄被省司法厅授予全省“标兵司法所”称号,新区申报的第三批5个“六好”司法所已创建完成,等待省市验收。

(二)不断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一是建立援助律师值班制度,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78件,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1300余次,为困难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二是特事特办,开通农民工“绿色通道”。共为1400余名劳动者提供法律咨询,维护了农民工等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三是开通西安市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秦创原服务专席。已为秦创原企业、员工提供专业法律热线咨询900余条,助力秦创原发展措施落地见效。四是“新区—镇街—村居”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升级改造完成,智慧法律服务终端设备覆盖率达85%,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

(三)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一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新区规范健全各级各类调解组织358个,建立了访调对接、诉调对接等工作机制。二是推进专职调解员队伍建设,设立了房地产纠纷调委会、征地拆迁调委会、交通事故纠纷调委会等调解组织,打造了王顺虎、莺歌、张特娃、郭可学、杜琴、老姚说事等个人品牌调解工作室。三是夯实大调解基础,印发《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的实施意见》,积极推动矛盾纠纷的联排、联防、联调,形成推进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强大合力,筑牢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截至目前,新区调处矛盾纠纷1213件,调解成功1116件,调解成功率达92%。四是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和安置帮教人员的走访、摸排工作,抓细规范服务管理。新区社区矫正对象数量354人,安置帮教对象1015人,无漏管、脱管和重新犯罪现象发生。

四、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年来,新区依法治区建设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总的来说,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还有差距,运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的能力有待提高。二是法治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深度、广度、精准度还有待提升,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尚需持续用力;主要表现在公共法律服务针对性精准度不高,在满足群众多层次多领域法律服务需求,及时获得便捷高效的服务方面较薄弱,在推进“法治保护科技创新”,为秦创原企业提供精准法律服务方面还有待提升。三是各单位依法行政水平仍须强化;主要表现在行政执法不规范、执法队伍业务素质不高,部分新城、街镇行政诉讼败诉率较高,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较低,法治宣传教育培训力度不够等。

下一步,西咸新区法治建设工作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贯彻落实省、市法治建设工作部署和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相关工作要求,不断强化法治思维,找准新区全面依法治区工作的着力点,切实提升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能力,为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具体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全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一是压实全面依法治区各级责任,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二是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制定新区各级行政执法事项清单,以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为抓手,强化行政执法监督。三是加强重大行政决策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落实法律顾问列席主任办公会制度,逐步推进决策事项合法性审查全覆盖。四是推进行政复议应诉工作规范化建设,有效发挥西铁法院行政争议多元化解中心行政争议预防调处的职能,降低诉讼案件数及败诉率,提高负责人出庭率,推进诉源治理多元化解。

(二)优化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一是以法律服务护航秦创原发展为主线,推进法律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精准掌握秦创原入驻企业的法律服务需求,及时提供便捷高效法律服务。二是打造法律服务高地,完善法律服务产业政策体系建设。健全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机制,为科技研发和产业孵化架起“知识产权防护网”,为新区发展和秦创原建设提供高质量法律服务。全力做好服务保障。设立西咸新区秦创原法治保障服务中心,统筹做好市中院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庭等省市政法机关在新区相关机构的保障服务和基础工作。

(三)夯实基层基础建设。一是持续贯彻落实“八五”普法规划,进一步推行“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清单工作,实施普法依法治理提档升级工程。二是打造“西咸特色司法所”,开展“一所一品”品牌司法所创建工作,进一步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三是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西咸模式,推进新时代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新途径,统筹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等各类资源,推进诉源治理,推动构建新时代大调解工作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