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夏季食品安全消费温馨提醒

4月以来,气温高、湿度大,细菌滋生繁殖迅速,食物容易腐败变质,是细菌性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高发期。为保障群众饮食安全,预防食品安全事件发生。西咸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现向各餐饮经营单位和广大消费者发出以下食品安全温馨提醒:

一、餐饮经营单位

(一)严把原料采购关

1.严格执行进货查验、索证索票管理规定,不采购腐败变质、霉变生虫、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感官性状异常以及超过保质期等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2.严禁加工、出售、食用野生动物、野生菌及来源不明、非法生产自制泡酒等高风险产品。禁止采购、贮存、使用亚硝酸盐。

3.使用醇基燃料的餐饮单位和农村集体聚餐举办者要做到:注意存放位置,醇基燃料不能与食品或酒放在一起,尽量选择消费者不会前往或不易看到的地方存放。注意及时收存,醇基燃料使用前和使用后要及时收存,避免放在餐桌或有食物的地方。张贴警示标语,经常使用醇基燃料的单位,应在存放和使用场所张贴醒目警示标语,提醒消费者不要误食。

(二)严把人员健康关

1.餐饮单位从业人员应持有效的健康证明上岗,从事直接入口食品的从业人员一定要穿戴清洁卫生的工作衣、帽,规范佩戴口罩。

2.凡患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应将其调整到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工作岗位。

(三)严把场所环境关

1.食品加工制作、贮存场所应保持清洁、卫生,采光、照明、通风等设施应符合要求,并切实做好防蝇、防虫、防鼠等“三防”工作。

2.每日对就餐场所、后厨、设施设备进行清洁消毒,做好记录。

(四)严把餐饮具消毒关

餐饮单位应配备消毒柜,所有餐饮具使用前应彻底洗净消毒,存放在密闭保洁柜中,保持清洁。

(五)严把制作过程关

1.控制食品加工总量、加工温度和时间,加热食品应烧熟煮透,贮存食品应及时冷藏或热藏,应尽量缩短食品存放时间。生熟分离,避免交叉污染。

2.凉菜(生食、凉拌)应由专人在专间内制作,且应尽量当餐用完。现榨饮料和水果拼盘当餐不能用完的,应妥善处理,不得重复利用。

(六)抵制餐饮浪费

1.加强行业自律,主动提醒顾客理性消费,适量点餐,减少浪费。

2.提供合理分量饭菜,减少“大份菜”,提供“小份菜”。推行使用公筷公勺和分餐制。不设置最低消费、强制消费。

二、广大消费者

(一)就餐用餐多注意

在外就餐时,选择信誉好、证照齐全、实施“明厨亮灶”的餐馆,使用公筷或实行分餐制,除了关注菜品卫生外还需留意餐饮具卫生状况,以免影响肠胃健康;适量点餐,剩余打包,避免浪费。

(二)选购食品要细心

采购食品时,优先选择资质证照齐全、管理规范的商家。做到“三查三注意”:一查食品包装标识是否齐全,注意不要购买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以及无生产厂家的“三无”食品;二查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注意是否超过保质期限;三查食品外观,注意查看产品是否存在包装不完整、真空包装漏气、涨袋等感官异常。不采购发芽土豆、野生蘑菇、不明物种的鱼贝类产品和病死、毒死及死因不明或未经检验检疫的畜禽肉、街头无证摊贩加工制作的熟肉、凉粉、自制饮品等食品。购买熟食要到具有合法资质和具备冷藏设施的超市或副食店,要观察色泽、气味。路边摊贩出售的自制熟食、凉拌菜、豆制品、生食海产品等尽量不要购买。

(三)网络订餐要留神

在平台上查验商家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尽量选距离近的餐饮单位,以缩短食物运送时间;注意查看商家证照信息、菜品原材料、店铺评价,谨慎下单;收到餐食后,检查包装是否完整、有无被开启的痕迹、餐食是否被污染等,并及时食用,勿长时间存放。

(四)烧烤食品要少食

食品在烧烤、烟熏、烘烤时,脂肪因高温裂解,产生的大量自由基通过热聚合反应生成苯并芘,经常大量摄入烧烤食品对健康具有潜在危害。烧烤食品如果烤制时间短,中心温度可能达不到杀菌的温度,容易导致进食者感染消化道疾病。路边烧烤摊位卫生条件较差,加工制作过程不规范,经营时间地点不固定,对消费者健康构成潜在危险,建议广大消费者慎食烧烤食品。

(五)食用冷饮要适量

夏季冷饮历来是安全性较低的食品,这既有生产、加工、运输、冷藏等方面的问题,也有消费者保管不当的问题。因此购买冷冻饮品尽量选择正规商场和超市,除查看标签、生产日期、保质期外,还要查看包装是否完好,不要购买包装粗糙、破裂、变形的产品。买回的冷冻饮品要及时食用,或及时放入冰箱冷冻保存。

(六)剩饭剩菜要慎食

春夏季气温高,饭菜存放不当易变质。外出就餐或参加红白喜事聚餐打包的食品尤其要注意妥善存放,避免高温高湿环境下长时间存放导致食物腐败变质。隔夜饭菜食用前应再次高温加热确保烧熟煮透,杀灭存储时繁殖的微生物,确认无变质后方可食用。

(七)维权意识要增强

消费者食用购买的食品或者在外就餐出现不适时,要及时就医,保留病历卡、化验报告等相关资料;通过在线视频监督餐饮单位加工制作食品的全过程时,如发现可能造成危害公众卫生安全的行为,请保留证据。有以上情况发生的,请及时拨打12315进行举报,维护个人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