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日前,《西咸新区创新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印发,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成规模、三年溢效应”总目标,明确2025年全面启动、特色现代产业蓄势起步,2026年加快推进、产业能级持续扩大,2027年初步形成一体化发展格局,打造西部地区示范样板。
政策赋能筑根基
总窗口效应持续释放
四年多来,西咸新区将秦创原建设作为核心机遇,举全区之力打造“总窗口”。截至目前,新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达4790家、7330家,较秦创原启动初期分别增长20倍、11.7倍,创新动能持续攀升。
为推动科技创新从“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新区推出多项制度创新。在科技成果转化领域,“先使用后付费”模式有效破解企业与高校合作痛点——陕西金信天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2022年入驻后,与西安理工大学通过该模式以“延期支付”合作研发“基于压电作动器的液阻可调式毛细管节流装置”,项目现已投用,研发效率提升30%。
围绕示范区建设,新区编制涵盖国家、省、市、新区四级的专项政策包,按科技企业“应享尽享”原则测算,每年可提供约6.23亿元财政支持,其中示范区专项支持1.05亿元。
政策聚焦“三项改革”,对“先使用后付费”“权益让渡”试点企业择优给予最高200万元支持,对本地转化的重大科技成果最高补助500万元;同时延续高企、科小、技术合同交易额等领域支持,新增专精特新企业20万元、独角兽企业100万元专项补助,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西安数合信息科技的成长,正是政策赋能的生动例证。创始人杨涛带着工业AI无损检测技术创业初期,曾受困于市场推广与投融资瓶颈。新区通过“服务换股权”模式,以1%股权为对价提供税务、法务、市场对接全链条服务,让团队专注研发。如今,企业“智能CT”检测技术实现毫秒级缺陷锁定,检出率近100%,效率较人工提升40倍,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领域,成为高端制造AI质检领军企业。
龙头引领聚产业
集群发展势头强劲
在政策催化下,示范区产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形成“链主引领、梯队协同”发展格局。

高档数控机床领域,秦川机床工具集团高档工业母机创新基地内,企业研发人员与高校教授团队联合攻关“高精度数控机床核心部件”技术,仅一年便取得突破。在其带动下,秦创原・广东创世纪高端机床研究院暨西部总部、秦川中央研究院等相继落户沣西新城,产业集群加速成型。
无人机产业同样成果丰硕,新区已汇聚爱生、蓝悦、探索鹰等106家产业链企业,在产业联盟推动下构建“整机研发-零部件生产-试飞检测”全链条体系。2024年,全省航空和无人机制造业产值近2000亿元,集群竞争力持续提升。
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校地企协同模式构建起“三位一体”生态。2024年8月,西安交大、南瑞集团与西咸新区签署协议,国电南瑞电网与新能源数字智能产品研发及产业化(西安)项目落户沣西新城。“研发中心采用高黏性柔性合作模式,并非简单技术外包,而是依托新型研发机构实现深度融合。”新型电力系统联合研发中心副主任杨冬梅表示,这种模式让产学研用衔接更紧密。
技能人才培养也精准对接产业需求。东阳机械与西北工业大学共建联合实验室,在新能源汽车齿轮智能制造领域完成10余项成果转化,通过引进德国技术再创新,将装备造价降至进口设备的1/10。企业落地空港新城后,新区联动职业院校开展定向培训,为即将投产的精密齿轮生产基地储备技术工人,项目达产后预计带动就业600人,形成“高校研发+企业转化+人才培育”的良性循环。
根据规划,到2027年,示范区将至少转化高校成果30个、招引行业龙头企业,带动西咸新区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先进制造业产值、现代服务业营收分别突破170亿元、800亿元、320亿元,推动一体化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开放协同拓格局
辐射带动成效显著
《方案》明确,在聚集创新资源基础上,强化国际交流与辐射带动,推动示范区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引领”。
西安湄南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湄南高科”)的“出海之路”颇具代表性。其自主研发的保水剂吸水倍率超1500倍,能将流沙转化为“土壤银行”,不仅应用于我国“三北”防护林20万亩荒漠化治理项目,还获得中东、中亚市场青睐,2024年新订单总额突破20亿元。目前,湄南高科已与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国建立深度合作,为全球沙漠治理提供“中国技术”与“中国方案”。
作为秦创原总窗口,新区构建的“一总多区”格局让“西安研发、地市转化”成为常态。
隆基绿能将西安的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通过协同平台对接宝鸡零部件配套企业;榆林的煤炭深加工技术借助新区资源快速链接下游市场。拉普拉斯(西安)科技等20余家配套企业入驻后,进一步完善“链主引领、链企协同”生态,推动光伏全产业链在全省布局。截至目前,新区已与省内10个地市建立创新协作机制,四年多来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均增长45%,成为区域创新核心引擎。
未来,示范区将支持企业开展海外推介、市场拓展与技术转移,推动“技术出海”常态化、长效化;同时健全“研发在示范区-转化在各地市”“孵化在示范区-加速在各地市”“链主在示范区-配套在各地市”机制,加快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产业化”进程。
近年来,西咸新区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重视群众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新格局,凝心聚力推进西咸一体化、做强秦创原总窗口、提升城市功能品质。诚邀您关注西咸,通过新区官方网站、微博为区域产业升级、民生改善、创新赋能等各方面建设,献上您的宝贵建议,我们将认真倾听、积极采纳,与您一同共绘城市美好蓝图。

陕公网安备 610196020000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