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咸新区2021年度工作报告

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西咸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目标责任考核为抓手,举全区之力建设秦创原总窗口,全力以赴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全年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6.49亿元、占全市总量的12.44%、增速达26.7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31.82亿元、占全市固投总量的28.98%;新增市场主体增长54.89%、增速在全省、全市均居第1,实现了“十四五”高点起步、顺利开局。市考65项指标中28项完成年度任务,还有25项非量化指标和5项指标正在等待市级部门反馈考核结果。

一、经济指标平稳增长,高质量发展态势日益强劲。加强经济运行分析调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7%、过去两年平均增长5.4%。坚持稳工业,航天电子、同力重工等工业项目加快建设,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6%,先进制造业产值增长22%。坚持稳投资,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带动,引进内资1427.67亿元、外资7.23亿美元,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256.79%和100.42%,隆基电池、创维电子等272个产业项目相继落户;省、市、新区级重点项目分别完成投资495.59亿、766.56亿、1610.08亿元,分别占年度任务的114%、106%、119%,隆基电池厂房提前交付,52个项目建成投运。财政预算支出进度预计96.6%以上、争取中省资金35亿元。坚持稳消费,以新业态促进新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1%、增速居全市各开发区第2,服务业增加值增长4.5%。

二、创新指标大幅提升,秦创原总窗口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完善建设机制,成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秦创原建设领导小组和招商领导小组,组建新区创促中心,实行建设推进周例会、月调度。结合体制改革,组建科技创新和新经济局、加挂秦创原创新驱动发展办公室牌子,并在5个新城设置分支机构。优化创新生态,制定发布优化营商环境18条、宜居宜业环境10条、支持秦创原建设15条政策。规划建设了总面积2217万平米的93个科创载体、已建成投用309万平米。设立了总规模46亿元的10支基金,与长安银行等联合发行42款科技金融产品,成立企业上市孵化中心,建设企业挂牌孵化基地。建成线上线下同步运行的秦创原综合服务中心,已引进专业服务机构48家、孵化器20个。聚集创新资源引进中国联通创新研究院等14个新型研发机构和中国电子西部数字经济产业基地、秦川高档工业母机创新基地等255个产业项目。省级人才发展改革试验区落户新区,联合交大成立了全国首家职业技术经理人培训中心,引进科学家+工程师60人、高层次人才41名。推进协同创新与陕投集团合作设立了秦创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省级科技资源统筹分中心、知识产权保护交易中心等先后落户,汉中、宝鸡科创中心挂牌运行,榆林飞地孵化园加速建设。力促成果转化,全区共注册科技成果转化企业322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27家、增长94%,新增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901家、增长47.5%,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107亿元、增长34%,13家企业入选省级上市后备企业库、同力重工于全国首批在北交所上市,新区“科创中国”试点建设综合排名居全国65个试点城市(园区)第一。

三、生态指标持续向好,绿色大美新区形象更加靓丽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88天、列全市第3、同比增加19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和PM2.5、PM10浓度同比分别改善8.7%和17.6%、4.7%,单位GDP能耗降低3.3%,全面完成市考任务。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严格执行河湖长制,渭河、泾河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沣河、太平河、新河和昆明池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区域河湖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斗门水库北池完成蓄水。全力打好生态建设升级战,“三河一山”绿道全部贯通,新增城市绿地面积605万平方米、建成绿道212公里,新推广海绵城市200万平米、中深层地热供热180万平米,“生态西安”建设23项重点任务全部完成。

四、城建指标加速推进,城市功能品质不断提升。以十四运为契机,大力推进“三改一通一落地”,改造老旧小区5个,完成架空线缆落地4.45公里,圆满完成全运会场馆建设、赛事保障。加快完善城市基础配套,绕城高速西咸立交、包茂高速泾河立交通车运营,地铁16号线一期车站全部封顶。新中心新轴线加快建设,金湾科创区已建成69.72万平方米、入驻企业82家,中国国际丝路中心大厦进展明显,西安国际足球中心主体结构完工,现代城市形象初现。

五、改革指标不断深化,新区发展活力有效激发。践行“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要求,着力打造改革开放高地。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积极推进机场三期及周边配套建设,成功获批西安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新开通全货运航线5条,机场完成航空货邮吞吐量39.56万吨、增长5.1%、总量排名全国第9,进出口贸易总额预计增长50亿元以上。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出“拿地即开工”“交房即发证”“免申即享”等举措,打造“互联网+助企服务”新模式,全区市场主体总量达到42.9万户,新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成为全省第2个千亿级交易平台。

六、民生指标持续改善,群众福祉不断攀升。积极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四个不摘”要求严格落实,完成粮食种植48.69万亩,培育农业龙头企业5家。做好就业增收工作,全年新增就业1001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87%以内,城镇、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7%和10.2%。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扎实做好“双减”工作,新建、改扩建学校29所,新增学位超2.5万个。完善健康卫生体系,新区公共卫生中心和8所在建三级医院加快建设。强化住房保障,新建公租房2600套、共有产权房1000套,宜居幸福社区建设全面提速。

七、平安指标稳步提升,社会大局安全稳定。常态化抓好机场和区内两条线的疫情防控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出台《法治西咸建设实施规划》,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扎实开展重大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稳妥处置了历史罕见汛情和政府债务、房地产等领域的风险隐患,新区大局始终保持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