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关于新河(沣西新城段)黑臭水体整治成效的公示

为贯彻落实中、省对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的指导要求,西咸新区结合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扎实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截至目前,西咸新区新河(沣西新城段)整治成效初显。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住房城乡建设部 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的通知》(建城〔2015〕130号)等相关要求,现将西咸新区新河(沣西新城段)黑臭水体整治成效情况公示如下:

一、基本情况

新河为渭河右岸一级支流,发源于秦岭北麓,于西咸新区沣西新城钓台镇东江渡村进入辖区,主河道长32km,流域面积303.8km2,其中沣西新城段长12km(海绵城市试点区域段3km),上游鄠邑区段约20km。

由于新河及其支流河道沿途村庄、企业较多,生活污水、企业及畜禽养殖废水大量直排,河底淤泥堆积、水流较缓,加之水体自净能力差,引发黑臭。2016年监测显示,新河整体表观质量较差,进入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前已明显黑臭,主要超标指标为透明度、氨氮、ORP,等级为轻度黑臭。

二、整治措施

在系统调研污染成因及污染源情况基础上,制定了新河黑臭问题系统治理策略:

第一阶段:控源截污,水岸共治

强化落实“河长制”(巡查机制、排水许可),采用控源截污(封堵排污口、截污纳管、污水厂提标、工业及畜禽养殖污染整治)、面源控制(农药化肥管理、农村环境提升)、内源治理(清淤疏浚、垃圾打捞)等方式,从源头消除黑臭。

第二阶段:生化处理,生态修复

在不新增自身污染基础上,开展最大化治理工作。结合沿岸防洪及滩面治理、景观提升工程,采用“装配式滤墙-厌氧生物滤池(AF)-曝气生物滤池(BAF)-复合流人工湿地”组合技术进行系统整治,提升新河水质至地表水环境Ⅳ类。

第三阶段:建管并重,长制久清

开展流域协同治理,建立长效养护机制、监管机制与第三方评估机制,强化公众监督,实现长制久清。

三、整治进展

第一阶段:全面贯彻落实四级河长制,完成新河(沣西新城段)沿岸7处集中排污口全部封堵;完成上游大王污水厂提标(400m3/d提升至1400m3/d,2018年底提至5000m3/d);沿岸工业废水、村庄散排污水纳管截污至大王污水厂;采用石墨烯光催化氧化技术原位处理沿河农村纳污坑塘85处,年底前完成剩余18处;对沿岸生活垃圾、河道内源进行综合整治,新建垃圾压缩处理站2个,打捞漂浮物及垃圾10000 余方,拆除违建养殖户,畜禽退养104户。

第二阶段:启动新河(沣西新城段)黑臭水体生态修复工程。目前已完成施工图设计,2018年10月动工建设,年底前完成人工滤墙施工、集中生物处理(AF+BAF)部分构筑物建设及活水公园湿地场地处理。2019年12月建成投入使用。

四、阶段整治成效

新河(沣西新城段)黑臭水体水质整治效果如下:

新河(沣西新城段)黑臭水体水质第三方监测情况(2018.1~2018.7)

国家标准

整治成效

特征指标(单位)

轻度

黑臭

重度

黑臭

监测结果

达标率

与2016年整治前历史同期相比

透明度(cm)

25~10*

<10*

15~30

50%(轻度)

基本持平

溶解氧(mg/L)

0.2~2.0

<0.2

4.2~7.9

100%

平均上升95.1%

氧化还原电位(mV)

-200~50

<-200

-47~15

不达标

(轻度)

平均上升150%

氨氮(mg/L)

8.0~15

>15

1~6.2

100%

平均降低27.5%

SPI指数

SPI≥70,水体表观质量差;45≤SPI<70,较差;25≤SPI<45,尚可;10≤SPI<25,较好;SPI<10,好

4.62~10

100%

平均降低85.8%

数据来源:陕西丰禾环境检测有限公司

五、监督投诉方式

为体现公开、公正和民主监督原则,现对辖区新河黑臭水体治理情况进行公示,公示期为2018年8月1日至9月15日(共45天),公示期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公示信息有异议,均可反映问题。

受理单位(投诉电话):

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029-38020053

联系地址: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管理委员会9号楼1002室 712000


附件:黑臭水体平面图.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