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首页/ 新闻中心 / 专题专栏 / 宜居环境 / 教育 / 正文

西咸新区:多措并举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西咸新区持续深化教育改革,用好西安、咸阳两地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数字技术优势打造特色教学品牌,全面提升辖区教育教学质量,让新区的孩子全面成长。

教研赋能教学 打造“西咸好课堂”

“同学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大家思考一下我们班在用无人机拉条幅飞行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这与新事物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在西咸新区秦汉中学高一(13)班的政治课堂上,授课教师刁杰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实践中的困难,带领孩子们从自身经历出发,感受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这样生动的课堂,每天都在新区的各个学校中,为孩子们带来多元化的思维体验。

面对区域空间跨度大、青年教师占比略高的问题,如何用好西安、咸阳两地优质教学资源提升辖区教学质量?“聚焦课堂”就是西咸新区给出的答案。

“‘课堂’就像是一件艺术品,需要不断打磨。”来自西咸新区沣东新城高新学校的教师刘肖楠已任教6年了,在他看来,好课堂不是一个人的力量,“通过教研,我们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从自己的课堂里跳出来,新区举办的诸多教研活动让我们有机会向西安、咸阳两地的专家们学习,帮助很大。”

在今年6月举办的西咸新区“名校+”协同教研活动上,来自7所学校的8名优秀教师分学科展示了同课异构课堂。来自西安、咸阳两地的专家为8位授课教师进行了精准指导。参与现场授课的西咸新区沣东第七学校教师杨晓感受颇深:“专家们的指导非常细致,如何理解教材、活用教材、巧用教材值得深思,教研活动后,我在日常教学中将相关方法应用实践,效果良好。”

2023年以来,西咸新区共开展了31场“教研进校 赋能课堂”系列活动,服务了187所学校、4360名教师;开展了28场“西咸好课堂”系列活动,展示了139节区级观摩课例、7222名教师参与研讨交流。

用好数字技术 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评价体系的建设与教学质量息息相关,用好数字技术优势,为教育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成为西咸教育的“必答题”。

在西咸新区沣东实验小学,智慧校园平台是师生日常学习的“好帮手”。从教材到作业,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全方位立体式的“追踪”,让每位学生都拥有精准的“数字画像”。

“我们通过开展项目式学习、跨学科融合等模式探索新的学习方式改革,同时利用智慧校园平台,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充分发挥评价导向作用。”吕晓希校长介绍,依托该平台,学校建设了校本作业资源库,通过智慧校本作业的应用,切实优化作业设计、批改、评价的全过程,通过产生沉淀的作业数据,教师结合统计分析,以学定教,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在西咸新区,数字技术在学前教育方面也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在有了数字多媒体技术,可以结合视、听、触等多感官体验,孩子们的参与感会更强。”沣东第六幼儿园教师李瑾说。今年5月,西咸新区举办了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提升实验区交流研讨会,沣东第六幼儿园老师通过数字技术展示了艺术、科学领域的教学活动片段,给参会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西安市未央区西航天鼎保育院党支部书记、院长武丛玲也给予了专业、精准的点评。

今年以来,西咸新区加快推进智慧教育数字化转型,推进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数字化建设,创建市级智慧校园7所、“5G+教育”实验学校2所。

体育特色教学 彰显青春活力

随着近年来西咸新区大力推进体育传统特色校建设工程,持续完善“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模式,把学校体育特色活动建设作为教育现代化评估的重要指标,体育课早已成为不少学校的“金字招牌”。

今年7月,沣西新城第四学校武术队在健康中国·丝绸之路——全国第六届传统武术精英大赛上,“拿下了4金1银5铜,获得集体项目一等奖、优秀组织奖、体育道德风尚奖。”带队教师潘泽钦“报菜名”式地介绍着此次大赛的丰硕成果,脸上挂满了笑容。

能取得这样的好成绩靠的是学在平时的“真功夫”。“武术教学是我们学校的一大特色,有不少孩子都是在学校的体育课上了解到武术,进而产生兴趣的。武术强身健体的同时也能让孩子们了解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一举多得。”学校相关负责人张晨卿说。

好消息不止一个,今年7月,西咸新区沣西实验学校等21所学校成功入选西安市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名单,涉及田径、棒球、篮球、武术、轮滑、武术、足球等多个项目。

目前,西咸新区已拥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33所、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10所、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9所、全国青少年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学校3所,陕西省体育传统特色学校6所、西安市体育传统特色学校21所、西咸新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40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