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有魅力的城市,应当是书香四溢的。
在西咸新区,无论是熙熙攘攘的街道巷尾,繁华的商圈之中,还是宁静悠远的乡村社区,都遍布着一座座书屋、书房。它们如知识灯火,照亮城市的每个角落,也点亮了人们心中的“诗与远方”。
不出社区就能借阅全市书籍
2003年建成的三桥街道和平村书屋,配建了图书室、阅览室、多媒体培训大厅、远程教育播放中心等多个功能区,“这在当时也算是大手笔了。”村民王大爷自豪地说道。
2019年,和平村书屋跟随村委会搬迁至如今的大秦剧院不远处,旁边就是安置回迁小区和平丽苑。也是在这一年,书屋依托西安市总馆智能化图书管理系统,实现与全市图书馆书籍通借通还和阅读资源共享。这让爱读书的和平村村民马利茹“不出社区,就能借到西安市图书馆的新书”。
如今和平村书屋馆藏图书已超1万册,涵盖红色党建、法律哲学、中外历史、妇女儿童等20多个种类,还新添了电脑、自助借阅机。书屋管理员白云介绍说:“居民在支付宝上申请即可免费借阅,每个人可同时借3本书,借书期限2个月,看完直接归还即可。”
书屋附近的和平小学有几百名学生,10岁的杨欣成就是这里的“资深读者”,他的心愿就是“把少儿阅览室的1500余本书都读完”。
居民张材立也经常带孩子来这里看书,“这个书屋环境好、书籍多”,只需轻点几下电子借阅屏,显示“借书成功”后就能在阅读区开始阅读学习。书屋外还设置了阅读亭,喜欢朗读的人可以在这里大声读书,不必担心影响别人。
为了让居民共享书香,和平村还组建了“和平青年读书会”,包括村里的年轻党员干部、妇联成员、共青团成员,以及周边学校、医疗机构、企业等单位的读书爱好者。和平村党委副书记吴允祥说:“书屋节假日也开门,定期举办有趣的知识讲座、大人小孩都喜欢。”
在西咸新区,共有254个农家(社区)书屋,2024年新区提升改造18个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为其配备了喜马拉雅数字阅读机、元萝卜机器人等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设备10余套,电子阅览室配备电脑20余台,这些书屋接待读者年均超过10万人次。
煮茶读书 品味“诗和远方”
除了在社区附近建设书屋方便群众阅读,新区也为茯茶镇、诗经里等各大景区配备了城市书房、书店。
茯茶镇景区的墨客·汉唐城市书房位于茯茶镇茶马大道13号楼。春节假期,游客赵力在小镇闲逛时走进了这家书房,书房老板宋鑫伟一边忙着上架新书一边接待游客。这家书房有图书5000余册,公共阅读区摆放着艺术类、传记类、文学类、旅游类、少儿类等各种书籍。独立阅读区还设有专属卡座,游客可以在这里办公、充电、读书。
“没想到品茶间隙,还能在这里看一会儿书,景区配套的设施越来越贴心了。”赵力忍不住称赞。
“汉唐书店是西安的知名文化体验项目,我们引进它就是为了补充茯茶镇的文化内涵,让市民游客能够在小镇享受‘诗和远方’。”景区工管理人员周先生介绍说。
建设书香之城,是一个城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西咸新区紧扣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街镇、村(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推动城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有机嵌入,打通市民阅读的“最后一米”。
如今,在西咸新区的社区、产业园、景区等地,都能看到农家书屋和城市书房,育才书局、雕刻时光城市书房、十里沣河书咖、新华城市书房等文化空间将阅读、休闲、学习、体验、交流、思想提升六大功能融为一体,延伸阅读场景,融入群众生活。这些书房和书屋让全民阅读的触角不断延伸,让书香飘散在新区的每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