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兴,百业兴;粮食稳,天下安。近年来,陕西省凝心聚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不断提高粮食供给能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有效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三秦大地广袤乡村展现出活力奔涌的新气象。
守好粮食安全底线,促进特色产业融合发展
陕西省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锚定建设农业强省目标,坚持粮食促丰收与产业促增收、科技赋能与改革驱动、农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三个一起抓”,创新思路、周密部署、主动作为,大力实施“七个提升工程”,聚力培育苹果、蔬菜、茶叶、畜禽肉类、中药材等特色现代农业产业链,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狠抓粮食生产,守牢粮食安全底线。陕西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下大力气整治撂荒地、扩种夏玉米,遏制基本农田“非粮化”,粮食面积实现恢复性增长。扎实推进粮食单产提升,实施粮食规模化生产经营、旱作节水等行动,确定30个粮食主产县、20个粮食保障县,在关中灌区建设千万亩吨粮田和陕北渭北千万亩旱作节水高产田,集成推广小麦“3335”宽幅沟播、玉米“5335”增密度技术、秋粮作物“一喷多促”。2023年,陕西扎实开展“强春管促丰收四大行动”,秋粮收获期间,开展“夺丰收百日行动”,切实做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控和防灾减灾工作,成效显著。2023年,陕西粮食播种面积4534.5万亩,总产量1323.7万吨,单产4378.7公斤/公顷,单产和总产均创历史新高。
促进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强化总体设计和政策供给,以“链长制”为抓手,集中打造苹果、茶叶、食用菌、乳制品、畜禽肉类、蔬菜、猕猴桃、中药材8条现代农业全产业链,陕西省农业农村厅研究出台特色产业发展《五年行动方案》,逐链条制定高质量发展意见,建立省部共建延安苹果,厅市共建柞水木耳、平利茶叶的工作机制和政策框架。实施农产品加工增值提升行动和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洛川苹果、米脂小米、眉县猕猴桃、韩城大红袍花椒4个区域公用品牌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2023年,陕西组织品牌营销活动200余场次,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通过一系列组合拳,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产业发展双赢,苹果、猕猴桃、羊奶产量均居全国首位,茶叶、食用菌产量和设施农业规模位居西北地区首位。
打造区域品牌,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粮食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陕西省抓好粮食收购工作,提高粮食供给能力,大力开展“陕西好粮油”品牌建设,助力粮食产业发展。
粮食收购事关粮食安全和种粮农民切身利益,抓好粮食收购工作责任重大、意义重大。围绕2023年夏秋粮收购工作,陕西各级粮食和储备管理部门提前做好保障工作,科学合理布设收购网点,方便群众就近售粮,并在集中收购期间及时向社会发布收购进度及价格,为市场收购和群众售粮提供正面引导。同时,陕西持续强化市场监测预警及分析研判,组织引导储备轮换、粮食加工、贸易等各类经营主体积极入市收购,保证市场化收购平稳有序开展。截至9月30日,全省累计收购2023年新产小麦180.48万吨、油菜籽1.54万吨;截至12月5日,全省累计收购2023年新产玉米67.04万吨、中晚籼稻4.05万吨。
为切实巩固区域粮食安全防线,针对陕西省粮食供需平衡和品种结构实际情况,陕西不断加强省际粮食产销战略合作,积极打造粮食产业资源互补新平台,构建粮食企业协同发展新渠道。第五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期间,陕西省内82家粮油和食品加工企业携带6大类约300余种粮油产品集中展出,现场成交各类粮油及相关产品1.95万吨、成交金额6365.48万元,组织原粮交易共计37.24万吨、交易金额12.31亿元。大会期间,陕西与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建立西部六省份粮食安全联保联动协作机制,与河北等省份巩固提升省际产销合作,与内蒙古签署粮食流通战略合作协议,汉中市与河南省南阳市、宝鸡市与河南省郑州市等建立了市级产销协作机制。
品质强则品牌强,品牌强则产业旺。近年来,陕西大力开展“陕西好粮油”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围绕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协同”,以优产、优购、优储、优加、优销“五优联动”,倾力打造“陕西好粮油”主品牌和“延安小米”“安康富硒粮油”子品牌的同时,分步协同实施“关中优质小麦”“榆林荞麦”“汉中洋县黑米”“商洛玉米”等区域特色子品牌的创建和优化提升,全方位擦亮“陕”字号粮油公共品牌,陕西粮油品牌价值赋能产品价值,产品影响力、产品价值力和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截至2023年底,陕西省先后有74家企业88个产品入选“陕西好粮油”产品名单,其中15家企业17个产品获得“中国好粮油”称号。
持续多方发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振兴重在产业振兴。近年来,陕西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卓有成效,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持续发力。
在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上持续发力。陕西省制定印发《全省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工作指南》《实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政策“明白纸”》,优化防返贫监测信息平台,健全镇、村、组全覆盖的三级网格体系,将2023年监测范围收入标准调整为7300元,在做好日常排查的基础上,组织开展覆盖所有农户的集中排查,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在促进脱贫群众增收上持续发力。陕西加强农业全产业链建设,聚焦延链、强链、补链,发展壮大延安苹果、柞水木耳、平利茶叶等优势特色产业,着力推广科技助农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高质量庭院经济、农文旅融合发展“四种模式”,加强帮扶产业联农带农情况监测。今年1月至11月,全省发放小额信贷47.8亿元,支持10.18万户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发展产业。出台《支持返乡创业推动乡村振兴若干措施》《加强脱贫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8条措施》,统筹用好技能培训、务工对接、公益岗位、以工代赈、社区工厂等就业促进措施,脱贫人口外出务工221.13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5.19%,巩固和发展帮扶车间1963个,带动脱贫人口就业2.4万人。
在加快脱贫地区发展上持续发力。以《关于支持国家和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实施意见》为指导,向26个国家和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投入中省财政衔接资金49.4亿元、占到县资金总量的47.6%。倾斜支持56个重点帮扶镇和748个重点帮扶村加快发展,明确12项帮扶支持措施。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完善和社区服务能力提升,做好安置点配套产业发展,常态化开展就业帮扶,今年以来,易地搬迁脱贫劳动力务工37.8万人。
在推进乡村建设上持续发力。紧扣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目标,督导各地各部门落实《陕西省乡村建设行动方案》,细化15项具体建设任务,深入学习运用浙江省“千万工程”经验,坚持规划引领,稳扎稳打,制定《2023年乡村建设任务清单》,持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落实“四议两公开”和“小微权力”清单制度,推广积分制、网格化、数字化等做法。认定乡村治理示范镇57个、乡村治理示范村201个。
在凝聚帮扶合力上持续发力。积极对接苏陕协作事宜,今年到位苏陕协作财政援助资金25.312亿元。对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实行期满轮换,评选表彰定点帮扶工作先进集体50个、定点帮扶先进个人100名。组织14所高校与42个县区结对开展“百校联百县兴千村”示范创建。组建198个社会组织乡村振兴合力团,号召6505家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动员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制定“千村引千企”指导意见,开展村企联建,引导社会资本有序参与乡村振兴。强化定向采购帮扶力度,持续推动“陕货进苏”,完善脱贫地区物流体系,不断强化消费帮扶。
来源:人民日报